元問答欄目視頻美女
  1. 生活問答
  2. 答案列表

懷化通道侗族竹編的特點是什麼?侗族竹編的歷史由來是什麼

回答列表
侗族一般居住在山地,這裡擁有豐富的竹子資源,取材方便,製作的竹編器皿輕便耐用,在竹篾匠的巧手下,竹編器皿也編造的很美觀,竹編器皿很受歡迎。
侗族村寨附近都種有許多的綿竹、毛竹、南竹等,坡上生長有黃藤(當地群眾叫秧籃藤),這些都是編織器具的好材料。編織這些器具,一要眼法,二要手法。編織的紋路花樣多,各種器具的形狀五花八門。
竹編的器具非常多,用途多種多樣。種類較奇特的有拖筢、飯幽、鹽簍、焙籠、蚱蜢簍等;其它的竹器還有簸箕、米篩、糠篩、曬席、撮箕、荒箕、秧籃、籮筐、瓢簍、鐮刀簍、斗篷、筷籠簍、炕籃、撈箕、花籃、菜籃、夾籃、禮籃、烘罩、抗罩、鴨籠、雞籠、豬籠、鳥籠(關雪雕等鳥)、畫眉籠、魚籠、魚轉(一種捕魚工具)、泥鰍轉(捕泥鰍、黃鱔工具)、約子(一種紡織工具)等。
編織這些竹器,從選擇材料到破篾到編織,每一道工細都非常講究。破的篾有粗有細,有薄有厚。編織時要把握篾的走勢和彎曲的程度。拖筢的口近似一個弓形,往尾部逐步縮小,篾細而比較均勻,編的篾稀疏,紋路好看,可用來在河裡、田裡摟魚,摟葫漂(葫萍)等。飯幽的篾破得薄而光滑,編得比較嚴密,裝水也不漏,形狀像個方形盒子,有底和蓋,用一根索子穿好背在身上,侗家人出遠門或去坡上幹活時用來裝飯菜帶去做餉午飯。
鹽簍的編織和形狀幾乎和飯幽相同,只是上方有個能伸手進去的口,口上方有一個延伸出來的罩檐,起到擋灰塵的作用,侗族群眾用來裝鹽巴吊在火堂邊,鹽巴又乾燥又衛生。焙籠有多高,橫截面積有像篩子大,下部與上部之間處縮小,上部略鼓,中間是凸起來而又底於口面的一個圓台體夾心,與兩邊有夾縫,兩側有竹篾環,便於搬動。莊稼人用它裝上稻穀,下面放一缽火將稻穀烘焙乾。蚱蜢簍是一個口略敞中間鼓起來的錐形,像拳頭般大,口還安有倒須,養鳥人將它與鐮刀簍索系在一起,吊在腰右側,用來裝蚱蜢、蟋蟀等蟲子來喂鳥。
侗族的斗笠是竹青削製成勻細的篾絲編織而成,頂端尖形。精製的斗笠編織有各種美麗圖案。
猜你喜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