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問答欄目視頻美女
  1. 其它問答
  2. 答案列表

高智商孩子有哪些怪癖

回答列表
家有神獸,很多家長和孩子的相處狀況如下:
前三分鐘:母慈子孝。
後三分鐘:如果我有罪請用法律制裁我,而不是讓他來折磨我。
很多家長的心情,都在隨著孩子的表現在大起落落落落落落……。
為什麼很多家長會有如此天翻地覆的落差呢?無非是被孩子身上的一些「怪癖」弄煩了,搞怕了。
我家孩子就跟個「話癆」一樣,一天到晚問問問。
為啥我家孩子看到我幹啥,都要學呢?好煩人。
讓干點啥,磨蹭半天,最後給我說「不敢」
孩子「拆家」怎麼辦?畢竟蘋果筆記本挺貴的。
很多家長把孩子們的這些行為看成「臭毛病」,這真的是毛病嗎?
實際上,孩子的這些「怪癖」是智力飛速發展的表現。
1、「碎碎念」的孩子思維能力在快速成長
家有「碎碎念」娃是什麼體驗。
嘴巴就像裝了機關槍一樣,輪番「轟炸」家裡的大人:
媽媽,為什麼天空是藍的。
爸爸,為什麼鳥會叫呢?
媽媽,為什麼掃地機器人會自己掃地呢?
孩子的童言童語總是讓大人哭笑不得,問一個兩個還好,一天下來,真恨不得堵住他的嘴。
面對孩子的「碎碎念」,家長們完全不用苦惱。對低齡的孩子來說,孩子們只能把腦海中「想」的過程「說」出來,才能跟著做。
3-6歲階段,是孩子語言的爆發期,當孩子不斷追問並渴望與人交談,正是他思維能力快速成長的時期。
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小組曾經針對波士頓地區30多名4—6歲的兒童為研究對象,在孩子們聽故事時掃描他們的大腦活動時發現:
孩子與父母交談的頻率越高,他們大腦中語言相關區域的活動就越強。思維靠語言的呈現出來,會表達的孩子,思維也會得到發展,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喜歡說話,說明孩子有表達欲,也能說明孩子思維活躍,想像力豐富。
而且心理學家還發現:一個人說的話若90%以上是廢話,他就快樂。若廢話不足50%,快樂感則不足。
放在孩子身上,當孩子嘮嘮叨叨的時候,恰好就是他快樂和幸福的時候。對待「碎碎念」孩子:
停下來傾聽。
看著他的眼睛傾聽,滿足他的表達慾望。
教會孩子分場合表達。
當孩子不分場合插話與表達時及時制止,告訴他這是不禮貌的行為,教會他尊重他人。
教會孩子有邏輯、有禮貌的表達。
孩子在表達時往往很混亂或者夾雜一些髒話,我們要教會孩子注意別人的感受,通過扮演遊戲、讀繪本故事的方式教會他完整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2、模仿天賦越強的孩子,大腦越發達
拿著媽媽的化妝品在臉上塗抹。
學說動畫片里的經典台詞並配合肢體表演。
一人分飾雙角模仿爸媽吵架的樣子。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小時候模仿表情,大一點模仿語言,再大一些模仿行為,乃至往後模仿思維。
有些家長在看到孩子模仿自己或其他家人時,會擔心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不足,其實,模仿的過程正是孩子們在發揮學習觀察的能力。
兒童心理學者研究證明,模仿天賦越強的寶寶,他們的大腦越發達。模仿得越像,孩子的智商越高;模仿得越多,孩子的智力發育越好。
對孩子來說,模仿也是一種挑戰,模仿的過程就等於孩子在不停地動用大腦的過程,這能讓孩子獲得滿足感和快樂感,同時提升記憶力。這也是孩子越模仿越聰明的原因所在。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只要父母能科學引導,一定能發揮更大的作用。科學引導孩子:
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正面形象。
避免孩子觀看暴力、犯罪等不良的電視節目,以免適得其反。
3、膽小、敏感的孩子,決策時更理智
在遊樂場看見過這一幕:幾個小孩在玩攀岩,可是其中一個小男孩做好防護措施後一直原地不動,媽媽在旁氣憤地大喊:「你看別的小朋友都上去了,你趕緊爬呀!」
喊過之後,孩子還是站在那裡,並且十分委屈。
想來這位媽媽應該是覺得孩子膽小,想鍛鍊一下孩子的勇氣。
顯而易見,在這位媽媽的認知里,膽小是一件壞事,但膽小真的是一件壞事嗎?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研究者就發現:
天生「膽小」的人,在完成識別圖片中細微差別的任務時,視覺注意力相關的腦區活動性更強。
這說明,膽小者對環境的變化比較敏感。
而且印第安納大學的神經科學家丹尼爾·甘迺迪更是進一步發現:「恐懼就像汽車的剎車一樣。
在我們識別並發現危險後,它能夠讓我們與危險保持安全距離,從而保護我們。」
所以,膽小的孩子往往具備風險意識,他們行事的方式十分謹慎,做出的決策也相對理智。
而且,孩子膽小的根源也跟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這類孩子的性格與成長也極易受家庭教育的影響。所以對待這類孩子:
拒絕給孩子貼負面標籤,跟孩子交流注意表達,把「膽小鬼」換成「試試看」,把「哭什麼哭,這有什麼呀!」換成「沒關係的寶貝,我們再來一次」
我們給孩子的積極暗示越多,這類孩子才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在謹慎理智的基礎之上,變得更有勇氣與信心。
4、「愛拆家」的孩子,更有創造力
拆家的孩子世界:
把筆記本電腦放在馬桶里會產生什麼現象呢?
我用媽媽的口紅塗臉,是不是就跟媽媽一樣漂亮了。
電視機里的小人是怎麼放進去了,我拆了能把他放出來嗎?
不得不說,拆家孩子的想像力很豐富,興趣也很廣泛,但是有點貴。
家裡被拆的一片狼藉,獨留家長在旁暴風哭泣。
麻省理工教授研究全球的天才科學家、工程師們長達20年,發現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動手能力超強。
動手等於動腦,拆拆裝裝的過程,就是開發智力、主動探索的過程。
所以,「拆家」並不一定是壞事哦。
當然,「拆貴重物品」的代價太大,保護孩子動手探索的慾望:
購置一批即將報廢的電器,來讓孩子拆卸安裝。
挑選一些智力玩具和學習方式,比如樂高、機器人等,滿足孩子的探索慾望。
再有,就是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了。很多父母,因為不了解,阻礙了孩子的智力發展,當你了解了孩子「怪癖」與你認知的「毛病」背後的原因與本質,你還會認為孩子是來懲罰你的嗎?
只有我們足夠的了解與認識,我們才能從容應對孩子成長中的每一個問題。
教育不允許試錯,童年不能重來,教育孩子這件事任重而道遠。
猜你喜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