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問答欄目視頻美女
  1. 其它問答
  2. 答案列表

哪些父母可以培養出有出息的小孩

回答列表
一切井然有序的父母孩子的行為習慣更好
知乎有條瀏覽量近2000萬的話題:「住在一個髒亂差的家裡十幾年是什麼感受?」有位網友回答:「無形中養成的壞習慣,會伴隨你的一生。」原生家庭的行為習慣,幾乎會伴隨孩子一生。有句話說:「亂糟糟的家,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亂糟糟的背後,是父母自身秩序感的失序。而良好的秩序感,是一個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的基底。正如古語所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就像一位資深教師總結的:「從一個孩子的書桌整潔度,作業的條理性和工整度中,大致可以分析出他的成績。」習慣,是體現在方方面面的。父母創造的好的外在秩序環境,能幫助孩子培養出更好的內在秩序,養成伴隨一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用心經營生活父母,孩子的幸福感更高
每一個父母內心最終的期盼,都是想讓孩子有快樂幸福的一生。但幸福不是目的,只是生活的附帶現象。有溫度的家,用心經營生活的父母,才能培養出有幸福感的孩子。日常生活中,多做一些讓孩子有幸福感的小事。比如,和孩子一起做一頓飯,彼此分享一本最近在讀的書,聊一聊新認識的朋友,周末來一次短途行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父母熱愛生活,用心經驗生活,孩子也會被這種氛圍所感染。一個無論境遇如何,依然對生活保持熱愛的父母,孩子才能從中學會如何感受生活的美好。
運動父母,孩子專注力更強
教學多年,發現很多在學習時坐不住、沒有耐心的孩子,都源自於專注度不夠。《心流》的作者米哈里曾說:「專注,是心流的關鍵。」專注力強的孩子,在學習時,更容易達到心流狀態(沉浸式狀態),學習效果也更好。而深究專注力,其實它是一種孩子對自己的精神和身體的控制能力。因為年齡和認知限制,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發展得還不太完善。那麼想要鍛鍊孩子的控制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參加體育運動。因為幾乎所有的體育運動,最大的功能都是幫助人控制自己,比如控制身體、精神、注意力。當然了,父母多和孩子一起參與體育運動,其實就是在培養孩子控制自己身體和心理的能力。而且,運動還可以及時幫助孩子宣洩負面情緒。所以,想鍛鍊孩子的專注力,就多和孩子一起參加體育運動吧。
凡事講規矩,所行有底線
當媽後,經常會有很多糾結的時候。比如有時候,我們明明知道給孩子立規矩很重要,但也會擔心,規矩太多反而會讓孩子的成長受限。可是給孩子多一些自由吧,又怕熊孩子得寸進尺。這中間的度很難把握。確實,立規矩這件事,不能一刀切,可以試試這三種方法:
3歲前的孩子,更類似於「白板」階段。此時立規矩,一定要清晰明確,主要目的是為了從小養成孩子好的行為習慣;3~6歲的孩子,已經發展出自我概念,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的道德是以規則為基礎的。所以在立規矩時,可以多一些獎勵與懲罰,並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前因後果;6歲以上的孩子,邏輯能力和抽象思維,發展得越來越完善,他們對世界的認知開始「去中心化」,會綜合多角度、多觀點考慮問題,所以,與其對6歲以上的孩子強行立規矩,不如讓他們參與到規則的制定中來。
規矩,是孩子成長的量尺。從小立好規矩的孩子,長大後才能更好地和世界相處。
父母自我價值感越高,孩子成長路上的受限就越少

女兒小的時候,我把所有的心思幾乎都撲在了她的身上,事事親力親為,生怕她受一點點傷害和委屈。可隨著她長大,自主意識越來越強,我管得越多,她越想逃。我們之間的「衝突」越來越多,女兒性格也越來越內向,膽子越來越小。直到有段時間,我工作比較忙碌,對她全方位的包辦減少後,她的性格反而活潑大膽了不少。「生態講究平衡,親子關係也是。」父母參與得多了,孩子的自我成長就少了。孩子的成長,是一場探索與冒險的旅程,需要在無數挫折和嘗試中摸索出自己的路。為人父母,與其把自己的一生都捆綁為「某媽媽」、「某爸爸」,不如和孩子保持適度距離,適度放手。
猜你喜歡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