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問答欄目視頻美女
  1. 科技問答
  2. 答案列表

為什麼中國人比歐美人少兩塊骨頭

回答列表
成年人的身體一共有206塊骨頭,這是課本知識告訴我們的。
只不過這個206調查數據出錯了,準確地說歐洲人大部分身體是由206塊骨頭構成,而亞洲人則大部分由204塊骨頭構成。
也就是亞洲人比歐洲人少了兩塊骨頭。
這裡面有三個疑問點:
疑問點一:為什麼會少兩塊骨頭?
疑問點二:少的這兩塊骨頭是身體的哪個部位少的。
疑問點三:少的這兩塊骨頭是否會對身體帶來影響。
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這兩塊骨頭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第1點:骨頭的起源問題
在我們談論人類的骨頭之前,我們要明白一點,那就是不同膚色的人種或者不同地方的人種其實是有區別的,只不過這些區別伴隨著全球化,變得越來越小而已。
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否認人與人之間的區別。
相當於歐洲人個個都白,而我們是黃皮膚,同時非洲人的皮膚特別的黑。
再或者說非洲人在跑步及運動方面獨具天賦,而歐洲人和亞洲人在這方面可能就稍遜一籌。
每一個種族都有著自身的天賦,同時相對於其他種族而言,也都有著自身的缺陷,這一點我們不得不承認。
單純的從外在來分辨種族與種族之間的區分很容易,但是從內在分辨難度就稍大一些。
比如在1985年,科學家經過抽樣調查得出一個結論來,歐洲人絕大多數的成年人骨頭數量為206塊,而亞洲人大多數的成年人骨頭數量卻只有204塊。
少出來的這兩塊骨頭分別是小腳趾里的一塊骨頭,是因為一個人有兩隻腳,所以合在一塊就少了兩塊骨頭。

第2點:要明白什麼是中性突變
大家上學的時候都學會基因突變對不對,有一些物種突然發生基因突變之後,在一定機率存活下去之後就會朝著基因突變的方向發展,成立一個完全隸屬於自己的種族或者自己的部落。
因為年代久遠,對於基因突變這一塊的知識,指望著我能夠完整複述出來,難度較大也不太現實。
但是大家要明白一點,在我們上學時,生物老師一直說過基因突變有好的變異也有壞的變異,好的變異能夠使這個物種更迅速地融入到整個社會當中,在生物圈當中能夠占據主動。
而壞的變異株,有可能把這一小支物種推向毀滅。
而基因突變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底層的基數足夠多,可能需要100萬、1000萬甚至需要一個億的底層基數,才有一定機率發生基因突變。
而基因突變本身又代表不確定性,除了好的基因突變和壞的基因突變之外,還有一種新型的基因突變,那就是中性。
你既不能說它好,也不能說他它壞,有與沒有沒有什麼兩樣,好與不好也區別不出來?
但是在進化的過程當中進化掉了,我們在不知不覺當中發生了一些細微的改變,而這些細微的改變對一個人體來說不會產生任何影響,這就屬於分子進化中性學說。
更加詭異的是,如果我們家裡有養寵物,不管養的是貓也好,養的是狗也好,就會發現貓是分品類的,而狗也是分品類的。
有人就說了:不對啊,他是黑人我是黃人,另一個人是白人,我們也是分膚色的呀。
不好意思,膚色的確有,但是我們統一歸類為人。
人類在自然發展過程當中的確是非常罕見或者非常具備統一性的物種。
當然也有一些科學家提出過假設,說那就是除了我們這一種人之外還有其他的人類。
只不過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一部分人類遭遇到了另一部分人類的敵對或者在自然發展的演變過程當中,另一部分人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的節奏。
關於這一部分的論調有很多,在此我就不給大家一一講解了。
第3點:人類的骨頭本就具備一定的波動性
現階段對於人類的骨頭調查其實沒有那麼複雜了,畢竟各種高科技儀器設備可能簡單地對你掃描一下,就能夠看出你的身體有多少種骨頭。
而骨頭的數量也不再局限於204個和206個之間,準確地說204和206是大比例情況之下可能出現的骨頭數量的集群之一。
包括我們常見到的新生兒或者一部分人誘發某些疾病,再或者先天的某些基因突變,導致的身體骨頭數量呈現較多或者較少的數量,都在一定的可行範圍之內或者可接受範圍之內。
只要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從原則上來說問題不大。
只不過單純地從統計學的角度出發,204和206的確是兩個較大族群,同時這兩組數據也非常值得我們探討和研究罷了。
第4點:關於204和206的假設
事實上關於骨頭的缺失,除了從基因突變的角度出發進行理解之外,我們很難從客觀的角度拿出更客觀的理由來。
目前學術界方面對於這一點也有一部分論調,但這些論調我們只能看看而已,是否真實,甚至區出自誰口都不得而知,畢竟實在是太過久遠了。
再加上之前有一些學者提出過這是中性突變,原則上來說並不會影響到人類的發展進程,所以關於這個中性突變究竟是怎樣突變而來又為何能夠保留下去,一切都是未解之謎。
最有可能的一點就是局部環境不同,這也是大部分學者所秉持的論調。
所謂的局部環境不同,則是完整地匹配了進化論。就相當於一個動物在這個地方生長得又瘦又弱,但是搬到另一個地方去之後,變得又強又壯一樣。
這一點咱們在中學時的語文課本當中曾經學過,同樣都是橘子樹,在南方生長可能就苦澀,在北方生長可能就非常的甜。
同樣的物種在不同的地方表現形式也不同,關於這一點我們仍然持否定或者懷疑態度,姑且拿出這個論點來給大家講一下。
一些人認為歐亞地區的地形不同,相比而言,亞洲的平原較多,歐洲的山區較多,所以在歐洲可能需要更多的小骨頭來保證身體的平衡,而在亞洲則大可不必如此。
但關於這一點大家看個樂呵就行,未必是真的,準確地說大機率都不是真的。
因為缺失的這兩塊骨頭本就沒有對人類的進化產生過多影響,所以其本身也不存在進化得快與慢之說,也不存在不同地區的人口比較之說。
充其量只能說就是個基因變化而已。
以前人類是有尾巴的,可隨進化的不斷優勝劣汰,尾巴一點用沒有,就慢慢消失了。無用的東西,在進化的過程中慢慢消失,是合理的。同樣,那兩塊多出來的骨頭也一樣,證明多這兩塊骨頭的人還沒進化徹底,至少落後於我們。
「正常成年人一共有206塊骨頭」這是我們課本上告訴我們的,但是,經過研究表明,歐洲人大都有206塊骨頭組成,而亞洲人,尤其是許多中國人(日本人也一樣)身上竟然只有204塊骨頭,比歐洲人少兩塊。那麼,問題來了,中國人為何比歐洲人少兩塊骨頭?少的這兩塊骨頭是什麼骨?帶著這兩個疑問,我們一起來科普一下?
中國人比歐洲人少了哪兩塊骨頭?
看到國人比歐洲人少了兩塊骨頭,許多小夥伴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又是為了博人眼球而來的偽科普。但其實,這個是真實存在的,最早研究這一課題的是我國的科學家萬玉碧,他在1995年的《解剖學報》上發表了一篇名為《中國人第三、四、五趾趾骨數目的觀察》的調查報告,研究人員通過觀察615隻足發現,其中有451隻足的第五趾只有兩個趾骨,占總比的73.3%,第四趾只有兩個趾骨的有81隻足,占比13.2%。
在隨後觀察的另外294隻足中,第三趾有兩個趾骨的有10人,占比3.4%。以上觀察的足均為中國人,因此,研究人員得出一個結論:中國大多數人第五趾只有兩個趾骨,而其他腳趾趾骨地為兩個的情況較少。
之後,英國的兩位科學家pfitzner和hasebe將觀察的範圍再次擴大,他們分別觀察了838隻來自歐洲各地的足和260隻日本人的足,又結合了科學家venning對4632隻英國人的足的觀察,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在828隻歐洲人的足中,第三趾出現兩個趾骨的只有4人,占比0.48%,第四趾出現兩個趾骨的只有13人,占比約1.6%,第五趾出現兩個趾骨的人有310個,占比約37%。
在4632隻英國人的足中,上面三個足數分別為:21/100/1970,占比分別為:0.45%、2.16%和42.53%。
在260隻日本人足中,上面三個足數分別為:0/20/191,占比分別為:0/7.7%、73.5%。
綜上,在科學家們對不同地區人趾骨的觀察中,第五趾為兩個趾骨是比較常見的,而且歐洲人第五趾的趾骨為兩個的僅有37-42.53%,而中國人和日本人差異很小,第五趾為兩個趾骨出現的幾率為73.5%左右。因此,中國人第五趾比歐洲人缺少一塊趾骨(正常是三個趾骨)的現象更加常見,所以這個標題其實不太嚴謹,因為歐洲人也有第五趾為兩個趾骨的情況。

為何中國人第五趾兩個趾骨的情況比歐洲人常見?
人在當下地球上可以說是「最孤獨」的物種,因為其他的動物大都有亞種分化,即使沒有亞種分化的,也有同屬的動物。但是,如今地球上,人科人屬下只有智人一種了,曾經那種人屬成員都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裡。
雖然我們根據不同的棲息地,將世界範圍內的人以洲或者是國區分開來,但是這也只是個國籍和生活版塊的問題,從基因上說,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是智人,我們甚至連亞種分化都沒有達到。既然都是智人,為何會出現趾骨數量不同的現象呢?
其實,這與人類生長過程中骨頭的數量變化有關,根據科學的研究發現,人類的骨頭數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新生兒的骨頭就超過了300塊,隨著不斷的生長,一些骨頭開始融合,在此期間,人體的骨骼數量逐漸的減少,到成年後,就會趨於穩定,所以,骨頭多少一部分取決於融合的程度。
其次,從上面科學家們對足地觀察我們發現,成年人不僅有206塊骨頭的,還有204塊的(第五趾兩個趾骨),還有202塊骨頭的(第四趾與第五趾都為兩個趾骨),還有200塊的(第三、四、五趾都為兩個趾骨)。所以,人的骨頭數量本身就有一個波動的區間。
總結。
從整體上看,亞洲人出現204塊骨頭的情況要比歐洲人多一些,但是這也不能說明進化「快慢」的問題,因為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人體的骨骼數量本身就是有波動的,當然,任何的波動都是建立在不影響人的正常生活上,因為一旦有了影響,這種形態也不會被保留(天擇)。
猜你喜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