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問答欄目視頻美女
  1. 生活問答
  2. 答案列表

湘西土家族過社是什麼節?土家族社飯怎麼做

回答列表
過社,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歷史悠久,原為祭祀土地、農業之神,祈求一年豐收,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為何選在戊日過社?因為按五行所屬,「戊」屬土。古代過社無論民間、官方,都很隆重,唐代王駕《社日》:「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宋代陸遊《游山西村》有「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的詩句,足見當時過社的熱鬧場景。
湘西北一帶過社節非常隆重,清光緒年間的土家族詩人向曉甫的《竹枝詞·社場》就記述了當年社節的盛況:「田家峒里社場開,姊妹雙雙赴會來,最愛雲鞋花滿口,也裝蓮步上歌台。」在這種民俗社節中有賽歌、唱社戲等文化活動,多由寨上鄉民「湊份子」集資辦會,搞得紅紅火火,用豬頭、雄雞祭過土地菩薩以後,在社場聚眾烹食,大碗酒大片肉盡吃盡喝,真有點「桑榆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的味道。
「過社」的另一種形式是以中國傳統曆法計算,立春五戊為春社,立秋五戊為秋社。這樣,民間過社就沒有固定的日子,現一般只過春社。對此,《龍山縣誌》清嘉慶二十三年刻本「風俗卷」是這樣記載的:「春社作米粢祭社神,曰社粢。值戊日,禁止犁鋤,曰社。」
龍山土家人過社主要有兩項內容:一是吃社飯;二是掛滿社。
對此,《龍山縣誌》嘉慶版第七卷記云:『清明數日前祭墓,邀親友鳴金而往,標紙錢於樹,曰掛白,祭畢聚飲墦間。其祭新墳則於春社日摘野蒿煮稻米雜鹽肉飣即糝食,曰掛社飯。」滿社這天,孝男孝女及侄、甥都得包孝帕,孝女孝婿須備肥羊在墳前餞血以祭。姑舅姨俵、右鄰右舍、親朋戚友亦送社燈社球、香紙蠟燭、雄雞醴酒至孝家,參加掃墓。一路鼓樂吹打至墳前,燃放炮竹、焚香化燭、依序拜祭。祭畢,將所有孝帕在墳前焚燒,說是脫了孝服運,這才回到家中,設宴答謝親友鄉鄰。
土家族做「社飯」十分為講究。首先把從地里、溪邊采來的鮮嫩水蒿、野蔥洗凈;再用碓馬把水蒿在石臼里舂碎,揉出苦水,用清水洗盡水蒿苦汁,待水蒿揉去和洗盡苦汁,用鍋烘乾或曬乾,最後與姜、蒜、辣椒等一同切細,伴上臘豆乾、臘肉乾,將這些配料與浸泡的糯米和沾米拌均勻後,用木甑蒸上一個小時候即可吃了。
蒸好的社飯清香軟糯,營養豐富,具有敗火清熱的食療效果,很多人都很喜歡吃社飯的鍋巴,鍋巴又香又脆。
來源:湘西網。
猜你喜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