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問答欄目視頻美女
  1. 數碼問答
  2. 答案列表

如何促進動力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

回答列表
在《動力電池藍皮書》(2018)的「專家視點篇」中,本書的顧問團隊對中國乃至全球的動力電池產業發展形勢進行把脈,從技術走向,成本預期,困難挑戰,上下游產業鏈和關聯技術鏈以及新興業態等多個維度進行了精彩評述,本期專家視點人物—王成。
在我國新能源汽車整體發展環境利好前提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從政策標準數量、產業配套體系、技術研發、商業模式、推廣數量、基礎設施、投融資力度、人才培養等全方位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為產業向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源動力。其中,作為核心零部件的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電池產業也隨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和壯大,規模、體量、數量已經世界領先,在如此利好的發展勢頭下,我們仍然需要冷靜看待現階段的形勢,大而不強的情況仍然嚴峻。著眼未來,穩抓發展機遇,持續關注動力電池安全,穩步提升產品質量,不斷優化產業升級,合理定位產品用途,真正把產品和企業做紮實,筆者建議對如下幾點加以重點關注。
第一,持續重視動力電池安全不放鬆。近兩年來,為應對電動汽車對提升續駛里程的迫切需要,動力電池也在不斷提升能量密度,新型高比容量材料應用的同時也使得電池本體的安全隱患加大;安全是動力電池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基石,任何時候不能輕視和放鬆,對於提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跨出的每一步都需謹慎,都必須確保安全。
第二,引導動力電池技術、產品的疊代與積累相結合。近兩年的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標準主要關聯了動力電池能量密度和車輛續駛里程的指標,雖然2018年新版的補貼政策更加細化和完善,但是對於產品能量密度的指標要求疊代周期過短,導致部分企業一味的追求能量密度和高補貼而忽視了產品綜合性能的優化,使企業的技術和產品難以形成積累,整體技術鏈上看,存在局部指標突出,整體鏈條不穩的風險,難以打下持續發展提升的堅實基礎。目前,引導企業在技術層面以及產品層面形成良性發展的健康體系需進一步完善,注重積累的效力,在不斷的積累量變過程中,促成疊代質變的提升與突破。
第三,引導企業向智能製造升級。我國動力電池企業製造能力與國外先進企業的差距仍是桎梏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製造2025》提出的智能製造是動力電池製造升級的重要引導,也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但目前,行業對於動力電池智能製造的認知還存在概念不清、措施不力、落地不足的情況,而相關國標的出台程序複雜、耗時較長,在此背景下,相關行業機構可以社團標準為突破口,組織優勢企業積極開展智能製造規範研究,通過行業的力量來促進企業製造能力的升級進步。
第四,積極開展低溫下動力電池性能研究。動力電池低溫性能不佳是導致新能源汽車綜合性能不敵傳統燃油汽車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在我國北方的冬季,電動汽車續駛里程通常會縮減30%,如果開暖風甚至更高,給用戶帶來極大的不便,同時也不利於新能源汽車的大規模推廣應用。因此在政策上可引導開展此方面的技術攻關,對優勢產品進行相應的支持,綜合促進動力電池性能的發展提升,破解低溫容量衰減高的技術難題。
第五,引導消費者消費理念轉型。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初期,特別是純電動乘用車,由於無更好的對標車型和空白的使用理念,我們簡單的以傳統燃油汽車500公里續駛里程作為參考和對標,發展純電動乘用車,而未能深刻挖掘純電動乘用車的優勢。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對純電動乘用車發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根據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和管理平台的數據顯示,純電動乘用車單車日總行駛里程集中在40公里以內,在此使用習慣之下,引導消費者樹立形成「解決城市日常出行代步,為城市交通排放污染做貢獻」的新能源汽車使用理念非常重要,因為城市代步可以解決90%以上的日常出行問題,不需要過多追求高續駛里程,不需要車輛搭載過多的電量。建議下一步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以引導在一定續駛里程(筆者個人認為250~300km比較合適)前提下,結合動力電池能量密度,優化綜合性能,做好產品,降低成本、固化產業。在此基礎上,補貼傾向於單位能耗低,安全性好、電池壽命長的產品。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核心取決於動力電池綜合發展,動力電池產業需要高質量的發展,需要不斷推出更優質的產品。未來希望做優做強的動力電池產業能夠有力助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與進步。
猜你喜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