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問答欄目視頻美女
  1. 生活問答
  2. 答案列表

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回答列表

冬至,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的節氣,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冬節」、「賀冬」、「小年」等。
在我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至今仍延續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
而在我國北方,每逢農曆冬至這天,餃子成為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諺語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注:十月一,是十月又一的意思,也就是十一月.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你一定不知道: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關於「餃子」的故事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為了紀念屈原有吃粽子的習俗,而到了冬至這一天,據說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西鄂人,他的著作《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祛寒嬌耳湯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
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
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嬌耳」醫治凍瘡。
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
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原來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漸漸的,餃子成為了不可缺少的節日飯。
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徵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徵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徵三陽開泰。
餃子這一節日佳肴在給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時,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猜你喜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