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問答欄目視頻美女
  1. 歷史問答
  2. 答案列表

毛主席看待問題、解決問題有那些特別的思維

回答列表
毛主席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高級思維,必須要學。
01看待問題的思維。
做人不識主席難,看懂毛選已中年。
一般人「看到問題解決問題」,這種思維方式看似沒錯,但是治標不治本。軍閥缺糧了搶糧,缺兵了抓壯丁,最後民怨皆起,自掘墳墓。
教員看問題,多看問題的核心本質。
在遇到問題時,他會多問幾個「為什麼」: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發生這些問題的根源是什麼。
怎樣解決這些問題。
1927年5月,蔣介石、許克祥在長沙隨意捕殺共產黨員、革命群眾。
危急關頭,教員質問陳獨秀:「為什麼不反擊?」
陳獨秀回覆:「如果反擊,國共就再也難以合作,現在還要依靠國民黨,難道要跟汪精衛、唐生智等人翻臉嗎?我也知道汪精衛搖擺不定,不是還有馮玉祥嗎?」
教員說:「難道我們要一直受制於人?西山會議反共,我們依靠蔣介石;蔣介石反叛了,我們寄希望於汪精衛;現在汪精衛搖擺不定,我們又寄希望於馮玉祥?我們要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出現這樣的狀況,根本原因就是我們手上沒有兵!」
是啊,之所以出現一大堆的問題,根源就在於「手上沒有兵」
隨後大革命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1927年8月7日,在武漢舉辦的「八七會議」上,教員提出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論斷。
那麼,依靠誰來拿起槍桿子呢?
教員說:革命為了誰,誰就是我們依靠的力量。中國有90%以上的人口都是農民,他們的力量大得很。
怎樣讓廣大農民行動起來呢?
教員說:農民最需要土地,只要讓最廣大的農民獲得土地,他們就會支持革命。
教員看到了問題的本質,當土地革命和武裝奪取政權結合,中國革命便爆發出無與倫比的生命力。
同時在進行軍隊建設過程中,軍閥、舊勢力,都通過軍餉凝聚士氣,教員把支部建在連上,尊重士兵、重新教士兵認字,通過信仰賦予戰士們戰鬥的信念,把平等、尊重傳遞給每個人,提升戰士認同,減少部隊缺餉的問題帶來的影響,經過反圍剿、長征,這支部隊成了打不死的鐵軍。
這也是為什麼歷經磨難,最終能絕地逢生、反敗為勝。
02解決問題的思維。
一般人為了達成目標,努力向前,解決問題,再向目標。若只是個體,用這種思維倒是可以,但一支隊伍,一個團體,則不一定奏效。
蔣介石一直注重細節,任何情況下都「事必躬親」,甚至在戰場上微操一個營的排兵布陣,淹沒在細枝末節的事務之中。
作為領導人,教員始終關注的是大方向、大戰略。
在土地革命時期制定了「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戰術思維,在解放戰爭期間制定「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戰術方針。
將通俗易懂的指導思想灌輸給每個指戰員,使共產黨的軍隊在人數、裝備差很多的情況下,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一般人研究的是讓自己能幹成的「方法」,教員研究的是「如何讓所有人干成」的哲學問題。
教員經常告訴我黨的將領,「打不打,我說了算,怎麼打,你們說了算」。靠著這種無比的信任,我黨的將領在指揮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經常在戰場上出其不意,讓敵人措手不及,塑造了一個個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
03面對複雜局面的思維。
面對錯綜複雜的問題,和矛盾重重的局面,如果沒有跳脫事外的格局,往往會越努力越失敗。
明末崇禎皇帝為抵外患,內剮民膏,結果外患沒除、內憂也全面爆發,最終自縊煤山。
面對錯綜複雜的環境,教員的第一反應:這些問題里,主要矛盾是什麼?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麼。
在《矛盾論》一書中,教員給出了答案:矛盾的發展是不平衡的,需要找出最主要的矛盾,並始終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教員本人將這種思維實踐最經典的一次,就是1956年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論十大關係》。
諾大一個中國,各種錯綜複雜的問題,卻被十句話總結了。
教員進一步抓核心,最終提煉出一句話: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思想,是必須根據本國情況走自己的道路。
抓住核心的同時,教員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
從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教員指揮打仗,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總能用時間換空間,用發展的眼光指導前進,不糾結於眼前一城一池,迂迴前進,並保持浪漫的樂觀主義精神,最終取得一場又一場勝利。
也是我一直堅持深度解析毛選的意義。
這類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我也都總結到了《毛選1-5卷深度解析版》這本書內。
猜你喜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