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問答欄目視頻美女
  1. 歷史問答
  2. 答案列表

中國古代宮廷對食是怎麼做的

回答列表
「對食」始於漢代,其時是指宮女之間「相對而食」,用來指女同性愛人;發展至明代,「對食」發展到高峰,其內涵也發生了變化,專指太監和宮女之間的相互結合,像夫妻一樣兩兩搭夥過日子。「對食」只是一種形式,其實質是兩個人從此保持了一種十分親密的關係。宮女和太監「在一起」,一是為了排遣寂寞,二是為了本身的情感需求,對這種現象,今人當有一種「理解之同情」
1:宮女和太監這樣做「夫妻」
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發現明朝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中有專文論述「對食」的起源及其在明代的發展狀況。關於「對食」的起源,沈德符寫道:
宮女配合,起於漢之對食,猶今之菜戶也。武帝時陳皇后寵衰,使女巫著男子衣冠幘帶,與後寢居,而相愛若夫婦。
這一段話信息量不小。它明確指出「對食」起於漢代,是宮女之間相對而食,發展到明代,被稱為「菜戶」。沈德符還舉了一個例子,武帝的皇后陳嬌因逐漸失寵,於是讓女巫作男子裝扮,同床而眠,相愛若夫婦。俗話說上行下效,宮廷之內無成年男子,漢代宮女之間在特定環境下,發生同性「對食」行為。
沈德符生活在明朝萬曆到崇禎年間,據他回憶,明太祖朱元璋年代是嚴禁「對食」行為的,「太祖馭內官極嚴,凡椓人娶妻者,有剝皮之刑」,而到明英宗朱祁鎮年間,「對食」現象泛濫,到萬曆之後,「對食」成了一種普遍現象,「至於配耦宮人,則無人不然。」
需要指出的是,明代的「對食」特指太監與宮女之間的結合。為何稱「對食」?因為宮中的太監沒有食堂管飯,全都是自己在房中做飯,而在班中當值時專門要找宮女熱飯,飯熱後,兩個人要相對而食,因而這樣的兩個人稱為「對食」。而與宮女結合的太監被稱為「菜戶」,「菜戶」成為宮女對象的代名詞。「對食」只是一種形式,其實質是兩個人從此保持了一種十分親密的關係。「菜戶」會替宮女採辦衣食、首飾及日用雜物,宮女操持太監的內務,如妻子對待丈夫那樣,充滿溫情。
他們是如何做夫妻的呢?「對食」以後,兩個人一般要山盟海誓,沈德符寫道,他們「唱隨往還,如外人夫婦無異。其講婚媾者,訂定之後,星前月下,彼此誓盟,更無別遇」,太監和宮女因為情感需要走在了一起,甚至夫唱婦隨,與尋常夫婦無異,有的甚至還要和正常人一樣,舉行類似婚禮的儀式。明朝中後期,太監和宮女的結合已經成為一種公開的行為。連皇帝為了表示對太監的關心,有時使用的關愛方式,竟然是問一句,「你是誰的菜戶?」
沒有「菜戶」的宮女甚至會受到鄙視:
凡宮人市一監蔬,博一線帛,無不藉手。苟久而無匹,則女伴俱姍笑之,以為棄物。(《萬曆野獲編》)。
這說明到了明朝中後期,宮裡沒有「對食」對象的「剩女」反而成為了異類,竟會被姍笑,被嘲笑為「棄物」
總結一下,「菜戶」主辦宮女的外勤,宮女操持太監的內務,兩者是互利的,他們在一起叫作「對食」,其關係一般比較穩固,所以被叫作「對兒」
「對食」現象在明代發展到了頂峰,在清朝則是嚴厲禁止的,雖禁而不絕,但成為個別現象了。清代的權監雖然有娶妻現象,但娶的並非宮女,這就不屬於「對食」的範疇了。
2.對「對食」現象當有「理解之同情」
人都渴望被關愛,希望得到感情上的撫慰,這種需求古今並無不同。我們討論歷史上的「對食」現象,要正視其產生的土壤,給予「理解之同情」。我認為,「對食」是畸形的宮廷生態的產物,正如沈德符所言,「皆宮掖之中,怨曠無聊,解饞止渴,出此下策耳。」
宮女和太監「在一起」,一是為了排遣寂寞,二是為了本身的情感需求。「對食」是下策,但他們的愛情有時也很堅定,「或一人先亡,亦有終身不肯再配。」沈德符還以親身所見,講述了太監懷念去世的宮女的情景,他在京城外一間寺廟讀書時,注意到寺廟中有一間平時從來不會打開的房子,他感到好奇,有一天他跟隨方丈進入這間屋子,才發現裡面放滿了去世的宮女的牌位。他還見到,不時就有太監專程前來祭奠宮女,「擗踴號慟,情逾伉儷」
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太監和宮女,作為宮廷里的「服務人員」,抬頭不見低頭見,日久自會生情,對於他們「在一起」過活,我會給予理解之同情。
猜你喜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