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問答欄目視頻美女
  1. 生活問答
  2. 答案列表

為什麼中國人離不開大豆

回答列表
一位70多歲的老人告訴我:90%的人不知道我國年進口大豆9000萬噸,是大豆的原產地,為何中國人離不開大豆?答案顛覆你的認知,可不是因為人人愛吃豆腐,而是因為這些。
說起大豆都不陌生,冬日的豆漿不僅溫暖你的手,還溫暖你的胃,喚醒無數中國人的清晨。
大豆製品更是五花八門、比如辣條、素雞、豆乾、豆腐、腐竹、豆瓣醬、豆腐腦、豆花、豆皮、豆湯飯等等。
過去條件不好的年代,炒黃豆就是唯一的零食,一把吃一天。
大豆是什麼
大豆是豆科大豆屬的一年生草木,大豆的蛋白質含量高達35%~60%,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類,原產於中國,擁有5000多年的種植歷史。
大豆其實不是一種豆,按照種皮顏色和粒形可以分為黃大豆、青大豆、黑大豆,除此之外,還有棕色、紅色、褐色等,其中黃豆是種植和需求最大的一種。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的大豆原產地,大豆的英文是soybean,而『soy』的發音源自「菽」,「菽」是大豆的古稱。
大豆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中國種植,大豆和小米曾經還是我國古人的主糧。
「菽」這個叫法一直用到了秦漢時期,才被「大豆」取代。
公元前200年後,大豆陸續傳播到了今天的朝鮮、日本、越南等地,18世紀傳到歐洲,19世紀才傳到美國。
20世紀30年代,大豆開始在美國大量種植。
20世紀60年代,大豆開始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大量種植,而且阿根廷、巴拉圭的大豆出口總額超過世界大豆出口總額的六成,是國家的經濟支柱。
大豆對於中國的意義。
在秦漢之前,大豆和小米是此時中國人的主食,養活了不少人。
戰國時期的文獻記載到:「粟菽不足,則民將暴亂」,這裡的「菽」就是大豆,「粟」就是小米。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這首詩句就說的是當時的人會採摘大豆去熬粥。
由於大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有著「田裡的肉」的美譽,對於獲取肉食相對不易的古人來說,大豆或豆製品是補充蛋白質的絕佳方案,也是很多窮人的零食。
總之,在小麥水稻大規模種植前,大豆一直都是我們古人的主食,而後又變成了最重要的副食品。
大豆孕育中華文明。
歷史上很多文明都有其代表農作物,比如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埃及文明都有大麥、小麥等麥類,瑪雅文明有玉米,印加文明有馬鈴薯。
要說什麼作物能代表中國,那就是大豆,大豆雖小,看起來樸實無華,但卻由中國人馴化,又滋養了中國人數千年,孕育出了中華文明。
為什麼中國人離不開大豆。
1、文化上離不開大豆。
曹植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蘇軾的「問言豆葉幾時黃」,以及陶淵明的「種豆南山下」,無不告訴我們大豆與中國人的深厚情緣。
大豆不僅蘊藏在文化里,而中國人加工大豆的方式,也蘊含著千百年來的智慧。
2、從飲食上看
大豆含有豐富的胺基酸,會帶來味蕾的享受,尤其是大豆的衍生品,更是豐富了中國人的餐桌,比如醬油、豆腐、豆豉、豆花、臭豆腐、豆腐皮、凍豆腐。
在宋朝的時候,豆腐已經變成民間重要的食品,而且街邊已經出現了專門賣各種豆製品的鋪子。
著名詩人兼吃貨的蘇軾,就創了一道菜叫做「東坡豆腐」
至今也流傳著「寧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豆」的說法。
3、現代中國人也離不開「豆」
對於現代中國人來說,你可以不吃肉、但絕對不能不吃豆。
一些人的早餐必須有豆漿,即使不喝豆漿,各種豆製品也是零嘴,比如辣條、豆乾。
一周的飲食中一定會有豆製品,別忘記了醬油也是黃豆釀造的。
根據現行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說法,也建議每天吃50克大豆或豆製品。
4、農業離不開大豆。
大豆被加工處理後,剩下的大豆餅粕,可是優質的蛋白飼料,一般用於喂養家禽和牲畜。
確切的說基本上沒有一個中國人能逃脫出小小的一粒大豆,而且豆製品確實符合中國的胃。
目前,我國是全世界消費大豆最多的國家,年需求量在1.1億噸左右,自產優質大豆2000萬噸左右,約9000萬噸需要從外進口。
如今,雖然我們的飲食構成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愛吃豆製品這個習慣跟之前的古人沒什麼區別,而且還開發出了更多美味的豆製品。
豆製品是刷火鍋的必備,而大豆做成的醬是東北菜和川菜的靈魂。
就像開頭所說的一樣,很多人的清晨是被一杯溫暖的豆漿喚醒的,很多愛吃川菜的味蕾是被一勺豆瓣醬打開的,這是屬於中國人的早餐和飲食文化。
總之,中國人是離不開大豆的,大豆不僅能製作豆腐和各種豆製品,而是深入到了每一個中國人的飲食中。
猜你喜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