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問答欄目視頻美女
  1. 自然問答
  2. 答案列表

鳥累了可以睡在鳥窩,但是下雨了,它在哪裡躲雨呢

回答列表
一位70多歲的護林員告訴我:鳥窩並不是鳥的家,而且也不會在裡面睡覺。當時我難以置信,鳥兒怎麼會沒有家呢?查閱大量資料和書籍後,才發現是我想得太簡單了。
我們見到的鳥窩開口都是朝上的,在下雨的時候鳥窩其實並不能擋雨。而且鳥類是恆溫動物,體溫大約在42度左右。一旦淋雨,鳥類的體溫會不斷下降,如果低於38.5度,則會有生命危險。
其實,在下雨的時候,鳥類有自己的避雨方式。鳥窩的作用也不僅僅只是供鳥類睡覺休息這麼簡單。
鳥窩是怎麼建成的?
世界上有9000多種鳥類,每種鳥類的巢穴是各不相同的。因為各種鳥類的生活習性不同,所以築巢的方式和所用的材料也是不同的。
對於所有鳥類來說,築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項長久的工程。
比如燕子的巢穴一般都在農家的屋檐下,燕子會將平時銜來的泥巴和草莖用自己的唾液緊緊地粘合在一起。等待完全乾燥之後,巢穴的外層硬殼就建好了。
外殼建好之後,燕子還會銜來細草和樹葉鋪在巢穴的裡面,給自己一個舒適的住所。整個過程雖然費時費力,但是燕子的巢穴確實非常堅固。
也有不築巢的鳥類,比如杜鵑。它在平時是不會建造巢穴的,在繁殖的季節,杜鵑還會強占其他鳥類的巢穴。
杜鵑在產卵的時候,會趁著宿主離巢外出捕食的間隙,快速地將自己的鳥卵產在別的鳥類的窩裡。就連孵化都是別的鳥類替它完成的。
不知道是它太懶了,還是太聰明了,自己就負責產個卵,剩下的全都不管了。
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喜鵲窩了,其實喜鵲可以算得上「築巢大師」了。喜鵲通常會將窩建造在大樹的高處,選在樹杈較多的地方。
喜鵲建造的巢穴一般使用枯掉的樹枝,一點一點地累積而成。建好後的喜鵲巢不僅結實,而且整個鳥窩內部的空間也很大。
不同的鳥類有不同的築巢方式,大多數鳥窩都是用細草、樹枝、泥巴來建造的。整個鳥窩的建造過程大約需要15-45天左右的時間。
雖然在我們看來鳥窩並不大,但對鳥類來說卻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鳥窩對鳥類有哪些重要作用?
鳥窩並不能躲雨,而且鳥類大多數時間也不在窩內,是不是覺得鳥窩看起來可有可無?其實對於鳥類來說,鳥窩對於鳥類的生存起著關鍵的作用。
第一、鳥窩至關重要,是鳥類產卵的地方
鳥類的繁殖期大多在春季和夏季,在這期間,鳥類會釋放性激素。在性激素的作用下,鳥類開始築巢。這就好比人類在結婚前,需要新房子一樣的道理,最終目的是為了給後代一個舒適的成長環境。
建好鳥窩之後,鳥類會進入產卵期。在產卵的時候,雌鳥會趴在窩內開始產卵,厚厚的乾草和樹葉可以保證鳥卵在落下的時候減少磕碰。
除此之外,鳥窩一般是一個碗的形狀,越往下越窄,這樣可以方便將鳥卵集中起來孵化,不至於四處滾落。


第二、鳥窩具有保溫作用,有利於鳥卵的孵化
鳥窩大多數是用乾草和樹枝搭建而成,裡面非常的柔軟舒適。在孵化鳥卵的時候,鳥媽媽會趴在窩中,身體與鳥卵接觸的部分,羽毛會脫落,這裡微血管發達,可以在孵化過程中產生更高的溫度。
鳥窩也可以起到保溫作用,減少孵卵時熱量的散失,有利於鳥卵的孵化。
第三、鳥窩一般建在高處,可以保護幼鳥不被傷害
鳥類有很多天敵,貓科動物、犬科動物、體型較大的蛇類等都會以鳥類為食。剛出生的幼鳥是非常脆弱的,既不會飛也不會跑,如果遇到天敵,沒有一點逃跑的能力。
為了保護幼鳥的生存,大多數鳥類都會把鳥窩建造在比較高的位置。這樣即使被一部分天敵發現,它們也沒有辦法爬到這麼高的位置,只能眼巴巴地看著。
等到幼鳥長大以後,便會從鳥窩飛走,鳥窩也會被逐漸遺棄,所以鳥窩並不是鳥兒固定的家。
既然鳥窩不能躲雨,下雨的時候,鳥類在哪裡躲雨呢?
鳥類是一種自由自在的動物,大多數時間並不在鳥窩裡。鳥窩雖然方便了鳥媽媽給幼鳥喂食,但是卻沒有避雨的功能。在下雨或者遇到極端天氣的情況下,鳥類會找附近能避雨的地方暫時躲藏。
第一、飛進樹林裡躲雨
夏季雨水較多並且來得也比較急。突然下雨的時候,鳥類會飛到附近的樹林裡進行躲雨。夏季樹林枝繁葉茂,不論是在樹葉下還是粗壯的樹杈下方都可以擋住大部分的雨水。
不單是鳥,人類在外邊遇到下雨的情況,第一反應也是去大樹下躲雨。而且鳥類體型較小,可以快速找到一個雨水淋不到的地方,等到雨停了,再從樹林裡飛出去。
第二、鳥類在屋檐下或者山洞裡躲雨
燕子的窩一般在農家屋檐下,下雨基本沒有影響。其他的鳥類如果距離有人家的地方不遠,也會跑到農家的屋檐下躲雨,它們通常會站在屋檐下的晾衣杆或者窗戶邊上躲雨。
在野外,鳥類還會跑到山洞裡躲雨,這對鳥類來說,山洞可是天然的避雨場所。還有岩石下方也是鳥類會選擇避雨的地方。


第三、鳥類羽毛特殊,並不怕小雨
其實有一部分鳥類並不怕小雨,這是因為鳥類的尾脂腺可以分泌出油脂,鳥類在梳理羽毛的時候,用喙把油脂塗抹在羽毛之上,起到防水的效果。
除此之外,鳥類的飛羽、尾羽和體羽是相互疊加的結構,可以對淋在身上的水分進行有效地抵擋。
由於鳥類羽毛表面的油脂和獨特的羽毛結構,所以雨水碰到羽毛的時候會快速滑落。在下雨的時候,鳥類會兩隻翅膀緊緊地裹住身體,保證雨水不會滲透進來。
綜合來說,鳥窩最大的作用是用來繁殖後代,保護幼鳥的安全。大自然中的鳥窩很少具備防雨的功能,為了生存,鳥類會飛往樹葉下、屋檐下、山洞裡進行躲雨。
一位60多歲的農村老人告訴我:鳥類的體溫不能低於38.5度,一旦小於這個溫度,鳥類就會有生命危險,然而大部分鳥窩都是開口朝天的,沒有避雨的功能,一旦下雨鳥類的身體就會被淋濕,導致體溫驟降,從而威脅生命。

所以,每當下雨的時候,鳥類都會回到自己的「秘密基地」躲避雨水,那麼鳥類究竟在哪裡躲雨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關於鳥窩
世界上一共有9020種鳥類,但每種鳥的窩都長得不一樣,因為無論是什麼鳥,築巢對它們來說都是一件浩瀚的工程,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成功。
比如灰喜鵲,雖然它們的窩很小,小到剛好只能坐進它一個屁股,但它們打造一次巢穴卻需要取材600多次,包括樹枝、樹葉、羊毛等各種材料,十分繁瑣。
與之相比,麻雀的鳥窩就十分粗糙,因為它們喜歡在電錶盒子裡築巢,而且窩裡也亂七八糟,除此之外,白頭翁的鳥窩也不大,但它們的鳥窩全部由細樹枝編成,極其精巧。
而金雕的鳥窩卻十分巨大,但製作的就有些粗糙了,和金雕差不多大的還有禿鷹,它們的鳥窩大約有5米長,就算是大象都能住下,十分驚人。
值得一提的是,地球上最大的鳥窩位於非洲草原,是由無數隻廈鳥搭建而成的,據估算鳥窩的重量約為1800斤,整體厚度在2米左右,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鳥類聚集地。
鳥窩的用途有哪些?
通常情況下,鳥窩都是用乾草、樹枝、羽毛、口水搭建而成的,因此一旦下雨就會變濕,但不會積水,不過鳥類並不會像人類一樣,一直在「家」中生活,甚至可以說人類對鳥窩的作用一直存在嚴重的誤解,那麼鳥窩真正的用途究竟是什麼呢?
1.鳥窩最大的作用就是繁殖。
鳥窩是刺激鳥類發情的關鍵,因為鳥類在建巢的時候可以促進體內激素的分泌,所以鳥窩一旦建成,它們就會加快繁殖的頻率,這對鳥類來說極其重要。
此外,鳥類對溫度的也要求遠比其他動物高,而鳥窩正好可以起到減緩熱量散失的作用,這樣就能保證幼鳥一直生存在最適宜身體生長的溫度中,而且在鳥蛋數量多的情況下,鳥窩還能讓鳥蛋聚集在一起,防止四散滾落,這對一次孵卵數量較多的鳥類十分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鳥類的智商很一般,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它們在產卵後就會本能的孵卵,所以就算把鳥窩中的鳥蛋換成小石頭,鳥類也會照孵不誤,直到把它們的鳥窩破壞,才會停下孵卵的行為。
2.鳥類大部分時間並不在鳥窩中休息。
其實,鳥類只有在產卵和撫育後代的時候才需要鳥窩,因為鳥窩的作用是維護種族延續,保證血脈流傳,所以除了照顧幼鳥外,成年鳥類並不在鳥窩中居住,而且一旦幼鳥能飛了,它們也就不需要鳥窩了。
可以說鳥類無家,而且認窩不認蛋,平時連休息都不在鳥窩中,所以鳥窩並沒有日常功用,一些鳥類比如信天翁,非繁殖期甚至可以5年不著陸,連睡覺都在天上飛,根本不需要鳥窩。
而且很多鳥類平時都是在樹上或者草叢裡休息的,它們的作息時間也和人類不一樣,每天基本上都是在外邊飛來飛去,到處覓食,十分忙碌,只有在養育幼鳥的時候才會經常返回鳥窩中。
3.鳥窩是躲避天敵的工具。
由於很多鳥類都把鳥窩建在極其隱蔽的地方,再加上一點偽裝,所以成鳥在喂養幼鳥時很難被天敵發現,這樣鳥窩就成了一個完美的躲避天敵的工具。
像老鷹這樣的猛禽,還可以憑藉超強的飛行能力,把鳥窩建在懸崖絕壁上,這樣即使天敵發現它們的窩,也望塵莫及,根本無法對鳥窩產生實質上的傷害。
另外,鳥類中還有像營冢鳥這樣的偽裝大師,它們喜歡在樹林底下建巢,先用爪子拋出一個1.5米的大土坑,然後在鋪上各種樹葉,並將蛋埋於其中,最後留下一個小洞供自己出入,這樣的鳥窩可以極大提高孵化後幼鳥的安全。
可見鳥窩的避敵功能是多麼的強大,可以說鳥窩就是鳥類維繫族群存亡最大的依仗,不過大部分鳥窩都有一個缺點,那就是不能避雨(家燕等除外)。
那麼,下雨的時候鳥類會在哪裡躲雨
眾所周知,在下大雨的時候,我們很少會看到鳥類在天空中飛翔,因為為了維持身體的溫度,大部分鳥類一般都會去選擇合適的地方避雨,那麼它們究竟躲到哪裡去了呢?其實主要有3個去處。
1.鳥類會在樹杈較多的地方避雨。
其實在野外,生存環境以人類的標準而言,是相當惡劣的,只有找到生存秘訣的動物,才會存活下去,從而確保種族延續,而鳥類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它們濃密的羽毛,是保暖和飛行的關鍵,但是在遇強降雨的時候,就會渾身濕透,把羽毛連在一起,導致無法飛行,時間一長還會還會散失大量的熱量,最終命喪黃泉。
所以一旦大雨來臨,鳥類就會飛進森林中,在樹杈比較多的地方避雨,當然它們也會尋找巨大的樹葉來阻隔雨水,有時候還會飛到樹幹側面,用爪子死死抓牢樹幹,利用樹木的避風處,躲避雨水的侵襲。
除此之外,一些格外害怕雨水的鳥類,還會躲在樹木的樹洞避雨,當然這種鳥類對大雨天的預測能力都很強,可以提前跑到安全的地方,躲避危險。
2.鳥類會在石洞中躲雨。
我們都知道很多鳥類對天氣情況十分敏感,可以通過本能預測出大致的天氣情況,並及時的飛到樹林裡,但凡事都有例外,大雨還是會奪去一些鳥的生命,因為並不是每隻鳥類都可以準確的避雨處。
所以一些鳥類就會放棄飛入森林中,而是選擇在山崖的石洞中避雨,畢竟石洞空間大,一次可以停留很多鳥類,而且石洞中的溫度也比深林要好,比較適合生存。
而且,還有許多鳥類本身就喜歡把鳥窩建在山崖的石洞當中,它們會拾取一些樹枝和泥土,搭建一個簡易的巢穴,並且在這裡建巢位置也很隱蔽,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一隻小鳥要建造一個巢穴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即便這個巢穴很簡單、很簡陋,但依舊要經過成百上千次的取材才能夠把鳥窩搭建好,所以我們在野外遇到鳥窩,千萬要保護起來。
3.與人類比較親近的鳥,會利用建築物躲雨。
眾所周知,像家燕、麻雀這種與人類比較親近的鳥類,會利用人類的建築物來建巢,它們會把鳥窩建在人類的屋檐、房子、空調出口甚至橋樑下面,因此它們的鳥窩是有頂棚的,這樣就能具備很好的防雨作用。
現在,隨著都市範圍的不斷擴大,人類的建築物,對鳥而言就像山川河流一樣平常,因此它們習慣性的利用都市建築物來避雨,不過可惜的是,鳥類畢竟只是一種動物,它們很難分辨出建築物的玻璃,使得許多鳥都因此付出了生命。
據動物專家統計:在大雨中因撞擊大樓而死去的鳥,比不撞擊大樓的鳥,死亡率高出50%,比例十分高,而且這個難題將一直存在下去,很難找到解決方法。
總而言之,在下雨天避雨是鳥類的本能,因為不會避雨鳥類,都已經在漫長的歲月中被大自然淘汰了,它們的基因也永遠不會遺傳下來,就此泯滅在時間中。
有的鳥不怕雨淋,不需要躲雨
其實,不同種類的鳥,對於雨水的耐受度是不一樣的,比如老鷹這種猛禽,完全可以依靠強壯的體格克服風雨,只有在颱風這種惡劣的天氣時,它們才躲避到森林中。
另外,還有一些鳥類是完全不怕雨水的,比如鸕鶿、蒼鷺這種依靠河流生活的水鳥,它們根本不需要避雨,而且雨下得大,它們越容易捕捉河中的魚蝦。
因為這種鳥的身體中會分泌一種尾脂腺,這種腺體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能極大減輕雨水的侵襲,相當於自帶雨衣,即使在雨中散步,也不會被淋濕透。
除此之外,它們的羽毛還有極強的保溫效果,可以極大的減少它們身體熱量的消耗,使身體隨時都可以正常運轉,而且在下暴雨的時候,這些鳥類還會站得很近,可以相互溫暖,減輕失溫的危險。


總之:
鳥窩對於鳥類而言,就是繁育後代的地方,所以在非繁育期的時候是很少在裡面休息的,而且很少有鳥窩具備防雨功能,因此在下雨的時候,鳥類就會尋找樹林、山崖的洞穴、人類的建築物來躲避雨水,從而保護自己的安全。
猜你喜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