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問答欄目視頻美女
  1. 生活問答
  2. 答案列表

大學生失業率如此之高,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回答列表
大學生失業率如此之高,是中國教育結構出了問題,因為教育跟社會需求嚴重脫構,才導致如此嚴重的高失業率。中國現今大學培養的學生,絕大多數是知識型的大學生,而不是技術型大學生,不是企業單位所需要的人才。這就出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一方面企業缺少技術應用型人才,另一方面社會上又有很多找不到工作的知識型的大學生。教育為社會服務,而不是為教育而教育,這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反省的。
首先,2000年前基本上不存在失業,那個年代甚至會包分配,大多直接進體制內。2000年後大量擴招,才出現這樣情況。
大量擴招有合理性,配合了中國城市化過程,為各行各業提供了充足人才。記得小的時候,遇到一個中專畢業的就算很厲害了,現在大學生確實滿街都是。
例如還是象九十年代中期前每年招幾十萬大學生,大量底層家庭子弟尤其農村孩子就沒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也就幾乎沒有可能進入城市打拚。中國也就不可能快速城市化。
現在由於城市化過程逐漸放慢,必然有大量大學畢業生無法得到「體面」工作崗位。這個需要轉變觀念。畢竟不論錄取率多麼高,有競爭力的比例還是差不多。而且國人就業觀本身就有問題。「學而優則仕」,好像大學畢業,不去坐辦公室,進不了機關單位。就不算成功。寧當月入兩三千的白領,不做月入幾倍的藍領。中國已經從一個農業國跨入工業化國家,就業觀念也必須相應轉變。高薪藍領技術工人應該成為就業新寵。最近央視也報道很多用工單位月薪萬元招不到技術工人。這方面德國值得我們學習。
總體而言,中國接近40年高考,為不同階層子弟提供了相對公平和廉價接受高等教育機會,值得總結和堅持。但是也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比如增加職業技術比例,改變就業觀念……。
不論如何,每年出生一千多萬,八九百萬上大學,都是了不起的事情,當然由於教育質量千差萬別,這八九百萬大學生也不可能全部合格畢業,經濟不景氣時這些學生也不能人盡其用。但即使這樣,那些沒有找到理想工作的畢業生也不能說一無所獲。畢竟大學教育為他們生活提供了其他可能。當然家庭貧困的去上私立高價大學這樣的情況值得斟酌。高校專業設置也必須適應時代發展,不要關起門來辦教育。
根據2018年最新統計出來的數據表明,應屆畢業生的總人數達到了563萬,然而畢業半年後的就業人數僅在434萬左右。其中多學生謊報了工作狀況,實際的工作人數不超400萬,其中有51萬左右的人,根本找不到任何的工作,所以只能夠回家待業,或者是盲目的愁籌備考研。
如今,大學生找工作難!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更難!造成大學生失業率如此之高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家層面。
1、經濟轉型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在經濟轉型的深化階段與關鍵時期,深化經濟轉型給大學生就業帶來了挑戰。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處於相對穩定的階段,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導致對就業的拉動作用降低,尤其是由於處在經濟轉型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很多企業吸納人才的能力都受到了影響,就業崗位有限。
2、大學擴招的影響。
大學生數量的逐年增加,也導致了就業形勢更加嚴峻。2019年畢業生的數量超過了8百萬。
3、就業觀念的影響。
目前,我國大學生在就業選擇上,主要表現為就業觀念和就業心理發生轉變,同時缺乏明確的就業定位,不利於大學生的就業。在就業定位上,很多大學生都缺乏明確的職業規劃和定位。進入大學後,盲目參加各項社團和校園活動,對未來職業方向和職業技能缺乏足夠的認識,在面臨就業選擇時,才發現崗位的能力需求與自身的實際能力相差較大,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使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由於他們不能恰當的給自己定位,導致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出現大學生就業市場「就業不難、擇業難」的現狀。一部分大學生寧願待業或做臨時工作,也不願意「屈就」。對於當代大學生自身而言,最大的問題不是就業指導或是生涯發展輔導,甚至是職業生涯規劃的問題,而是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自身的優勢、劣勢是什麼,所以,也就很難對自己的職業道路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規劃?
4、大學生就業傾向與市場崗位需求不匹配。
從當前大學生就業情況上看,大學生就業主要集中在需要較高技術水平和專業知識的第三產業,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在解決大學生就業困局方面起到的作用比較有限。但同時,由於我國第三產業起步較晚,近幾年,隨著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第三產業才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從整體上看,與已開發國家仍存在較大的差異,總體欠發達,對人才的吸納能力有限,無法解決大量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二、企業層面。
(一)、公司招人的本質。
公司招人的本質是用儘可能低的成本,招到儘可能優秀的人才。在hr眼中,什麼樣的人才是優秀的呢?這主要是從三方面衡量:
1、企業文化適應性。也就是說求職者是否認同組織的價值觀,這關係到一個員工能否持續、穩定地在企業內發展下去。
2、崗位工作適應性。這主要從崗位勝任能力與專業水平兩方面考察。崗位勝任能力越強、專業水平越高的應聘者,越有機會得到hr的青睞。
3、領導(團隊)風格適應性。也就是說應聘者的性格要能和整個團隊以及他的領導能合的來。
(二)、企業原因造成所致。
1、公司發布崗位時,虛假成分太多。比如說掛在招聘網上的薪資是6-8k,實際薪資卻只給到4-5.5k。遠遠不符合求職者心理期望薪資,導致招聘失敗。
2、挑選簡歷的人與面試官不是同一個人。導致挑選出的簡歷,叫過去面試的人,往往不符合面試官的要求。
3、薪資與要求不匹配。要求是財務主管,薪資卻只給到普通財務專員的水平。
4、急功近利。企業的想法是入崗即上崗,根本沒有培訓,所以多數應屆生,無法勝任本職職位。
三、高校層面。
1、高校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
高等學校專業調整飄浮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高校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變化錯位是制約畢業生就業的重要因素。很多高校的專業設置和調整不是面向市場需求。而是單純立足於自身師資條件,招生和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結果專業過熱的過熱,專業名不副實,學業難與社會實踐接規,導致畢業生專業知識結構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的矛盾。這一矛盾在畢業生分配市場導向的今天明顯顯露出其不適應社會發展的弱點。
2、高校在大學生實習方面存在短板。
目前國內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現象,實習時間短,部分院校不安排實習,由個人找實習單位。這樣很難達到實習效果。
根據中國青年網記者調查,困擾大學生未來就業的原因是什麼?調查顯示,70.87%的大學生覺得「實習經驗不足」是未來就業最困擾的原因?
四川工商學院學生唐麗麗表示,未來就業最大的困擾之一便是實習經驗不足,自己曾在實習期間,因為經驗不足,到處碰壁。
前幾天,看了一篇「大學期間不找實習的我,真的後悔了」的文章,講述畢業之前沒找單位實習,求職過程的艱難歷程。給大學生們的啟事:一定要認真對待實習。
真心希望我們的高校都能認真對待畢業生的實習工作,使實習工作走向正規。
四、大學生層面。
(一)、沒有做好長期的職業規劃。
大學裡流傳這樣一句話:「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了。」
到大四才「知道自己知道了」,其實已經知道晚了。許多大學生往往缺乏對自己未來人生的思考,缺乏對自己職業生涯的規劃。
大部分人都沒有職業規劃,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想做什麼,求職意向不明確?
最近,看了一篇「畢業之初我從未聽過職業規劃,打拚12年,我深深領悟了這沉重代價」的文章,講述畢業之前沒有職業規劃,打拚12年所付出的艱辛及走過的彎路。
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職業生涯規劃有助於確立個人發展目標。通過分析了解自身能力、才華和性格特點;找出自己的特長,確立自己的個人發展目標,並制定一系列行動計劃,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最終實現目標。
二是職業生涯規劃能夠激勵自己努力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計劃將一步一步地實現,這時你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將逐步改變。但最重要的是你必須有具體並且可實現的計劃。
三是職業生涯規劃能助你把握關鍵。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能幫助我們更好的安排日常工作的優先級順序。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將使我們能夠把握關鍵,提高成功的幾率。
四是職業生涯規劃有利於挖掘個人潛力。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你集中注意力,專注於自己有優勢且能得到高回報的領域,這有助於你發揮更大的潛力,最終達成目標。
五是職業生涯規劃能助你了解當前的努力。為你提供了一個自我評估的重要功能。你可以根據規劃的進展情況評價你當前取得的成果。
只有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才讓我們少走彎路。在步入職場前我們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理想、價值觀、興趣、性格、能力等各方面因素,再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和當前社會就業形勢,制訂一個職業生涯的規劃,然後再去找工作。
(二)、學習不感興趣。
現在很多大學生進入到學校之後,由於學校的管制不如高中那樣嚴格,再加上原本很多教學科目就比較枯燥無趣。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導致很多大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試問在這種情況下,又怎能夠將學習成績搞上去呢?
(三)、將時間都用到了學習以外的事情上。
現在絕大多數的學生,由於業餘時間比較充足,所以很多人都會有著諸多的不良嗜好。其中打遊戲是普遍大學生會上癮的一件事,如果玩入迷了之後,有很多學生甚至會逃課上網打遊戲。除此之外,在大學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墮落,每天熬夜到很晚,早晨起不來之後自然就不會去上課。
(四)、沒能選對所學專業。
現在大學生畢業就失業的現象其實很普遍,每年都是最難就業年。很多畢業之後找到工作也都不是自己本專業的工作。就說我的專業生物科學吧,大學畢業70%的人不是從事本專業的,10%的人看起來和本專業相關其實就是賣儀器和試劑的銷售工作。僅僅10%的人是到研究所或者一些檢測單位的上班,還有一部分是考研考公務員的。很多人上大學其實忽略了專業的選擇。畢業即失業,我認為和亂選專業有一定的關係。
1、根本不知道自己選什麼專業?
很多我們高考之後,根本不知道自己要選什麼專業。大學只知道清華北大。大學分一本,二本,三本,大專。在專業上,大多數人只知道師範,醫學,會計。尤其在農村,如果你是大學生,很多人見到了你,就問,以後是當老師還是當醫生。很多人對專業是沒有概念,如果學的其他的專業,他們就會說,出來幹嘛的。很多人選專業都是各種問親戚朋友的,根本不知道自己興趣在哪裡,當然從小就只讀語數英的課本,哪裡知道其他專業到底是幹嘛的。我當時報生物專業,就是一個當老師的親戚說這個以後出來很多工作可以選擇,然後就報了,其實我自己喜歡的是電子設計,最後還是屈服了選擇生物科學,讀了一學期之後才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是網際網路,還好當年大學就給自己定位網際網路,未來的10年確實證明了網際網路的發展。在學校就自學網頁設計、php編程等等,出來找工作的時候確實也比較順利些?
2、確實不知道專業幹嘛的。
高中的時候,大家努力學習,只為考高分。錄取線出來,知道了自己有沒有考上,考上了就高興,一般考上是指一本,二本。很多人以為考上大學就好了,忽略了報志願也很重要。
報考志願的時候,根本不知道專業的好壞,對專業完全不了解,很多人都是看那個專業聽著高大上、看著順眼就報了。根本不了解它未來發展,不知道專業就業之類。甚至對學校也不了解。很多人也會說,怎麼不問老師,親戚朋友。很多老師也不了解,他們都是畢業多年的,知道的很多信息早就過時了。親戚朋友里,也沒有幾個上過大學,即使上了大學,了解到的專業的信息也很少,要麼早過時了。當然很多專業也許現在是熱門,等你畢業了也一樣找不到對口工作。所以,造成的結果就是很多人報專業,對專業不了解。基本是,看那個舒服,順眼,就報了。根本想不了那麼多?
五、供求雙方。
求職者的需求,也就是求職者在找一份工作時,可能會考慮的重要因素。這些因素包括薪資期望值、公司各方面福利、工作時間、工作地點等因素。
也就是說,求職者必須要滿足公司對人才動機的需求,公司也必須滿足求職者的需求,雙方才能達成共識,進行一個勞務合作。可事實上,這種互相滿足的幾率很少,導致了雙方一個招人難,一個找工作難。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人崗匹配難。
總之,大學生就業難是由多方面原因促成的,改善這種局面還需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大學生如何更好就業?四川農業大學社會工作專業指導老師鄭繼佳建議:第一,對自己專業的一個選擇,可以看下目前國家對哪些專業需求量大,或者哪些專業已經趨於飽和,在大一或者大二時,可以考慮轉專業;第二,在找工作時,可以設定一個工作的期望值,如果找不到心目中的好工作,可以稍微妥協,先實現就業;第三,在校同學可以繼續深造,考取研究生,緩衝下目前就業比較緊張的情況。她認為,「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在校期間,大學生應該從各方面提高自己的一個綜合能力。」
比統計數據更誇張的是,很多大學的就業數據還是假的……號稱95%就業,其實59%都不到。
猜你喜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