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問答欄目視頻美女
  1. 範文問答
  2. 答案列表

信仰和生存

回答列表
生命需要信仰,生存需要智慧

巴爾扎克說過:「如果不能忘記許多,人生則無法再繼續。人生最可悲的事,莫過於和往事過不去,讓已成定局的種種,妨礙到今天的自己。一顆心,不過巴掌大,若是裝滿了過去,就再也盛不下新的東西。
老子所說:「天之道,不爭而善勝」。萬事萬物老天自有安排,遇事不必強行辯駁,反而更容易取勝。
信心是每個人前進的動力,也是創造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紛紛擾擾的人和事有時會讓我們迷失方向,忘記自己最初的夢想。
坎坎坷坷的前行的道路,也經常會讓我們裹足不前,反覆經歷挫折失敗後,還有可能對自己、對未來失去信心。但是,唯有信心,才會讓我們創造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人生的格局,決定自己一生的命運。愚蠢的人,凡事愛朝壞處想,越想越苦,越想越煩,終成煩惱的人生。
聰明的人,凡事都往好處想,總是以歡喜的心想歡喜的事,自然成就了快樂的人生。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安然,心也安然。
人生一輩子,當你看過世界,見過眾生,才發現你要見的世面,不過就是你自己內心的勇敢和自信。
當你看過四季,見過風雲,才發現你要見的美景,不過就是看似平淡的生活和心境。
我們窮極一生追求的幸福,其實很簡單:有家回,有人等,有飯吃。所謂的歲月靜好,不過是家中那碗熱湯和始終為你亮著的那盞燈。
行至中年,人活得其實己經不是日子,而是被歲月沉澱後的心境,是時光和自我較量後的饋贈。
縱使世界偶爾薄涼,內心仍要繁花似錦,淺淺喜,靜靜愛,只願歲月無恙,只言溫暖,不語悲傷。
聰明的人,以靜制動;愚蠢的人,喜怒無常。《道德經》有言:「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人生在世,活成平淡如水的樣子,尊重自己的本性,也不去干擾別人的本性,就達到了至高的境界。想要做任何事情,都能夠成功。
搞清楚了外物的特性,然後按照這樣的特性去行動,外物皆可以為我所用,毫不費力。充分認識外物,為己所用。春秋時的一天,孔子和弟子坐在一起聊天。
有弟子問,懂得游泳的人,很容易學會擺渡;會潛水的人,不要學習,也會擺渡。這是什麼道理?
孔子想了想,說,會游泳的人,不懼怕水,因此他可以大膽地擺渡,勇氣就是智謀;會潛水的人,就算船翻倒在水裡,也不會驚慌失措,就像發生了一件平常事一樣,心定了,一切皆安。
孔子還說,在呂梁這個地方,有一個游水的高手,可以順著瀑布跳下去,沉入到瀑布下的深潭,又隨著漩渦一起浮出水面,令人敬佩。
言外之意,游水的高手,已經摸透了水的習性,有沒有船,他都不會依賴了,何愁學不會擺渡。
順水推舟,一日千里,逆水行舟,激流勇進,各有千秋,關鍵看你如何去利用。
生活中,當你失敗的時候,不是這件事太困難了,而是你沒有掌握要領,沒有尊重事物的規律。利用事物的習性,反而被其困住了。
我們常說,跳出圈子看圈子。也就是靜觀其變的智慧。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說過:「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從今往後,做任何事情,想要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預測准事情的發展趨勢,借力使力,事半功倍。
凡是和規律對抗的事情,都不要去做,你一開始行動,就會被困擾,越折騰,越失敗。
合理利用外物,取捨有度。老子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一個人起了貪婪,不是他的智慧弄丟了,而是他心神不寧了,導致做任何事情,都沒有了把握,容易失敗。
古時候,有一個射箭非常厲害的人,真正練成了「百步穿楊」的技藝。
一個智者對他說:「我和你賭一把,要是你射中了百尺之外的一根柳枝,我給你兩塊金子。當然,你沒有射中的話,也要給我兩塊金子。」
射箭的人拉開弓,搭上箭,發現自己手心冒汗,眼睛也不好使。遲遲沒有把箭射出去。
「金子啊,金子啊」,射箭的人,在心裡念叨著。他擔心自己射不准,遭受損失;他仿佛看到了金子的光芒,就在柳枝上,晃得人睜不開眼睛。
「呼」,箭射出去了,柳枝紋絲不動。射箭的人輸了,百思不得其解。智者說,金子啊,金子。說完了,揚長而去。
其實,人人心中都有一塊「金子」,能夠捨去金子的人,就達到了「無欲則剛」的境界;抱著金子的人,出賣了自己的人性,災禍接踵而至。可見,外物的干擾,對人生的發展,有多大的阻礙。
讀書的時候,窗外的一隻蟬,就讓你煩惱不已,根本就看不到書里的字;創業的時候,時時刻刻想著虧損或者發大財之後的樣子。
工作節奏被打亂了,結局總是不太理想;戀愛的時候,吃著碗里瞧著鍋里,總是惦記著愛情之外的異性,導致愛情越來越不完美;工作的時候,帶著情緒,似乎是懷才不遇,似乎是收入太少,渾渾噩噩。
排除多餘外物,學會專注。老子說:「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已經知道了萬物的根源,就能夠認識萬物;認識了萬物,還能夠遵守它們的根源,就一直不會有危殆。
受人尊重的官員,始終懼怕「貪污有罪」四個字,心繫群眾,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服務的事業之中,還藉助群眾的智慧,治理地方,功勞越來越大。
富有的人,按照社會發展規律去賺錢,對自己的實力,會準確判斷。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收斂自己的野心,提前準備養老的物資,一生都不會虧損。
種樹的人,認知分析水土的成分,按照「適者生存」的原則去做,他種下的樹,一定會枝繁葉茂,並且為他創造財富。
好學的人,一輩子都在學習,虛心向別人請教,有能力去駕馭任何困難,人生從未有憂鬱。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你掌握了行業發展的規律,搞清楚了源頭,一發力,就是「四兩撥千斤」,氣勢不凡。
古時候,有一個叫庖丁的廚師,花了三年的時間去研究牛的構造,練習解剖牛的技巧。
他說,一把刀可以用十九年,也不要打磨,仍舊鋒利無比。因為他完全按照牛的結構來解剖,絲毫也不會觸碰到堅硬的地方。
一國之君的梁惠王對庖丁豎起了大拇指,點了個贊。如果你也能在一個行業紮根、深耕,又怎麼不會成功呢?別抱怨了,放下一切雜念,開始行動吧?
上學時,老師常常說:「一心不能二用。」人在社會上,要干一行、愛一行,成一行。要麼不開始,要麼就專心去做。
季羨林說過:「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係: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係;第二,人與人的關係,包括家庭關係在內。
第三,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係。這三個關係,如果能處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則,生活就有煩惱。」
從千絲萬縷的關係中,理清頭緒,找到脈絡,你就能夠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要如何做?
會做成什麼樣子,勝負皆在股掌之中,成功易如反掌。記住,不被外物干擾,還能利用外物的本性,就沒有不成功的?
古今中外走上成功之路的人,哪一個沒有經歷過無數次失望、絕望的時刻?是什麼支持他們不懈地努力,追尋自己的夢想?
我想,應該只有對自己的信心和對自己夢想一定能實現的信念,成為他們內在的力量,支持他們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失敗,最終獲得成功,創造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人的潛力是無限的,我們奮鬥的路上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會磨礪我們的身心。
這時唯獨不能失去的就是對自己、對未來的信心,要時刻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堅定的信念,這樣我們才會有一個無限精彩的人生。
培根曾說:「說話周到比雄辯好,措辭適當比恭維好。」說話是有技巧可言的,語氣溫柔,矛盾會更好化解;說話幽默,能廣交好友;說話直觀,能更好處理事情。
一般言語溫柔之人,對世間萬物看得很透徹。他們不會去與他人爭辯浪費口舌,因為他們知道最後的結果不過是兩敗俱傷。
不難發現,那些言語溫柔的人,生活都比較坦蕩。他的身邊不會有什麼麻煩事,因為所有的矛盾都能在溫柔間悄然化解?
生活總有得失,你失去了什麼就會得到什麼。所以當你失去什麼的時候也不用著急,它們遲早會以另一種形式回到你的身邊?
俗語有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是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當你能夠與他人耐心講解,你的層次也就提高了。
生活里大部分人都喜歡與說話幽默的人親近。因為他們的靈魂很有趣,往往情商也很高。
和他們交流不管是在什麼環境下,都會非常舒適。慢慢的他們也就有了龐大的人脈關係。當然,說話舒服並不意味著:過度的討好?
戴維·帕卡德說:「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成功就是由一件又一件小事、一個又一個細節積累而成的。
如果能把握住這些細節,人們就能獲得成功;如果不注重細節的積累,而只想一舉成功,那實在是白日做夢。
有句話說得好:「縱使歲月不饒人,唯有善忘是高人。往事就像是過期的文件,捨不得遺忘刪減,留下的就是無窮無盡的牽絆。
擅長遺忘,才不會被生活的諸多煩惱所困擾;懂得放下,才能在人生之路上輕裝前行。聽過一句話:「這個世界,最終是屬於那些身體好、活得久的人。」
人生海海,唯有你自己,才能成為自己的終身所依。不管處於什麼樣的年紀,都沒有什麼比好好珍惜自己,更重要的事情?
把心放寬一些,愁情煩事就少了。不多思、不多慮,日子便簡單了。善於忘記,方能不沉溺於過去,永遠有未來可以期許。
往後餘生,願你我都能養好自己的心性,更加珍惜自己,活出健康的體魄,活出樂觀的心境,把每一天都過得歡喜如意。
在大多數人眼裡,躲避是軟弱無能的表現,是對事情不負責任的態度。勇於面對,勇往直前,才是一個人應該有的樣子。
《道德經》有言:「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事實上,真正厲害的人,是善於「躲避」的人。在「不敢」的行為里,成就更好的自己,也給解決困難一些緩衝的機會。
躲避強者,保全實力。任何社會,都存在「叢林法則」,即便你躲起來,不參與別人的競爭,也會受到波及。畢竟,你不可能一個人單獨長期存在。
想要從競爭中取得勝利,大部分的人,都會努力去爭搶某樣東西。因此,人與人之間的對抗,會消耗彼此的力量。厲害的人,會精準估量對方的實力,不會做以卵擊石的事情。
我們的意識隱藏了對已知世界的記憶,這包含著我們的自我形象、自我觀念、自我感知以及自我的經驗與價值。
我們從出生開始,就將我們經驗的一切,形成了一種非常個別性且主觀的自我認同。這是一套非常頑固與機械化的自我結構和自我保護。
一般人終其一生,都很難從這個自我的囚禁中解脫出來。要深信每一個尊貴的生命,都蘊含著一份獨一無二的本質,這份本質即是給予這個地球最珍貴的禮物。
我們要嘗試讓我們內在的本質得以全然的萌芽開花,綻放出生命閃亮的才華,進而實現人生的使命。
生命的藝術即是片刻片刻的覺醒。在你的眼前有兩條路,一條路上人潮擁擠,一條路上卻鮮有人去,覺醒之路即是突破自我之路,這條路上我們需要用與生俱來的力量。
展現卓越的才能,建立家庭和諧有愛的關係,創造企業的利潤與成就,促進社會共榮共同,開闢繁華圓融的新境界。
已知是生命的安眠藥,已知使人類意識遲鈍,漸漸地成了覺識的殘障者。我們已經有多久沒有經驗到,看到一朵花、一棵樹、一片雲、雨滴、晨曦、夕陽、海浪、山脈、草原、河流、星辰、宇宙萬物純粹的美。
已知的意識,總是習慣反應給當下的體驗這樣的訊息:這個我知道了,那個我了解了…,根據過去的經驗結論…,對你的好處及不利是…等等。
我們以過去為根,來反應與創造未來,但生命就從此停止了「新」的探索與發現,我們成了已知的電腦人,我們依據已設定的程式來生活,從此生命成了不斷重拔的記錄片。
在覺識的感知中,我們看到的並非片段,殘缺的面向,而是整體的真相,我們可以超越肉眼耳鼻舌身意的官能,來覺知生命更超然的意境。
那是超越頭腦界定的生命,是「心」的真實體悟,是一種從感官的快感刺激中,解脫自在的一種自由,人們從此獲致精神層次的真正滿足。
一個覺識清醒的人,他不再與生命的夢境對抗,不在意識的暗室中掙扎,他能真正的臣服內在的先知,來引領生命的方向。當覺識的光照進那恆古奧秘的殿堂,一切幻化為醒覺。
人類最大的自由並非來自擁有。而內在對已擁有的世界,不執著不害怕失去,且可以隨時隨地地放下,這是真正的自由。
真正的放下,是一種停止對已知的欲求與害怕的心理控制。這樣的放下是一種心理自由。唯有讓意識片刻的結束,我們的意識才能保持片刻片刻的新鮮與生命活力。
人類最大的迷失,就是讓生命變成一項累積的遊戲,我們因人們的期望而追逐,我們因社會文明的價值,而不斷欲求攀爬。在意識上的放下,並非一種消極的放棄,放下是讓意識處在一種全然的「空」
即沒有一定要如何?也沒有一定不要如何的狀態,這樣的空卻創造了有,這是真正對生命的無為而為,無欲則剛的智慧。
當人們能放下舊有的執著與認同,生命將以一種全然敞開,不預設立場、限制地去迎接全新層次的新生。
放下是一種與生命的死亡與新生,擁舞共存的生活智慧。一個懂得迎接死亡的人,即是一個真正懂得生命的藝術家。
身體是心理的一面鏡子,心理是精神的反映,當我們覺知到,我們的身體充滿限制與束縛時,也代表我們的心理已被已知的經驗扭曲,那精神的寧靜、和平與滿足,將漸漸離我們遠去。
放鬆是覺知的起始,讓我們放鬆身體,聆聽身體的訊息,觀照我們內在,正在放映轉動的心理活動,不壓抑也不助長,不評斷也不驗證,讓身體與思想,先建立起一份熟透與任何的連結,那精神將以光般的呈現,照亮我們生命失衡的黑暗。
身心靈是整體存在的生命互動關係,無法分割與獨立運作,當我們願意回到內在寧靜、和平的所在,超越過去與未來的時間幻象,平衡自然不需用力的發生。
有些人的生命不斷在忙碌中,無法停止下來,看似動但內心卻充滿死寂與缺乏生機,相反的有些人外表看起來非常的沉默安靜,但內心世界卻又非常的吵難與混亂,這兩極都不是我們想談的所謂平衡,我們要從中找到其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陰陽調和的依存之道。
真正的平衡是使一切的動,建立在靜的地基上,即一切的行為來自意圖的平安,一切的陽根於陰,一切的上根於下。樹高千尺不離根,百朵花開不離心的自然之道。
在生命中創造的力量,是來自一份內在全然的信心,與能量充滿的顯化,當我們想要創造時,必須與想創造的創造物,形成一種一合的狀態,它是處在當下的「是的」的力道。
每個人都有創造的力量,就像呼吸一樣的自然與生俱來,只是我們把這份創造的能力,與能量運用在一切的分心物上,每一個人的間念皆是一份創造。
當思想體的意念紛擾時,我們的注意力就被分割與分散,創造出的生命現象就成了零亂的瑣事,而非自己真正想創造的生命。
啟動創造的力量,首先需要先相信自己擁有這份天賦與魔法,接著是明確清楚自己要創造什麼?
集中與放鬆並充滿信心地在當下去創造,包含內在的觀想與外在的行動,皆成一致性的狀態。人們在生命的創造過程,常處在無助與自憐自艾的負面情境中。
事實上是因為我們遺忘了我們內在最原始的力量,我們錯以為我們與世界是沒有關係的,我們以為我們只是這個世界現狀的被動受害者。
真相卻是:世界經由人類的共同創造,這包括好的,也包括壞的。我們需要的重新覺醒。
即是明白我是世界的一部分,我是世界的創造,我是一切的源頭,當我們明白,我們具有多大的創造責任,我們即擁有多大的自由。
自在是來自對生命全然的接受,而接受並非一種消極的妥協,而是一份對生命本質的秩序、臣服~接受的本質是以「空」來面對一切發生。
沒有好壞、對錯、應該與不應該的評斷選擇,是一個沒有意圖的背景,全然的接受與面對內外在一切的發生。
人們因有太多已知的背景,使我們總是帶著許多的聯想與評斷,來面對生命所發生的一切,這樣的面對是有隱晦的意圖,與防衛機制的,當生命充滿了防衛機制。
我們所作的回應常有限制與差距,我們無法如實的與世界聯合,我們將失去了我們原可接受到的豐富與餐宴。我們是如此與世界分隔,我們變得如此渺小無法融入那浩瀚的無限。
我們當愈想注外追求什麼,是因我們的內在以為自己沒有,當我們愈注外求,內在就愈缺乏力量,我們就愈遠離那自在的力量?
自在是一種哪裡也不必去我什麼也不需要的覺悟,內在已俱足,因為我們終於明白一切的一切皆不需外求,因為它一直在我的裡面?
整個存在以它獨特的方式,在各個層面提供給我們,在生命的進化上各種資源與滋養,當我們能量正的打開我們的心去感覺、去聽、去看。
宇宙萬物到處存在著,無條件的恩典與禮物,包括陽光、雨水、彩虹,包括青山、綠水、河流、山峰、山谷、一棵樹,一朵花、一片雲,以及每個來到生命中的人、事、物一切皆隱藏著大自然豐盛的給予。
當人類真正的覺醒時,我們將為我們無知所犯的錯感到震驚,像似夢遊者突然被喚醒一般。
在這裡我們所要談的懺悔,並非指人們要因為自己的犯錯而自責內疚,因為自責內疚只會因罪惡感,而去創造更大的災難來懲罰。
我們要談的懺悔,更非一種透過形式化的認錯獲得心安,當本質的悔改沒有發生,認錯者仍然繼續地犯同樣的錯。
悔改的目的並非來助長,被道歉者的自我因此而指責,或變得妄自尊大,而是讓對方都有能從罪意識的監禁中解放。
真正的懺悔是非常有強度,對生命夢境的洞悉,懺悔者真正的明白我是一切的源頭,我創造著一切,一切因我而創造。
當人類處在生命的夢境中,我們就會不斷地發出,與夢境劇本相符的通告,所有現實只是為了配合劇情的需要演出。
當這樣深度的洞悉生命,徹悟人生所進行的懺悔是對原罪的赦免,對繼續創造萬惡的終結。
祝福是來自人類至高的愛,當人們失去了他的愛人,愛仍然沒有停止地流向她,這可謂是「真愛」
當我們真的能從「我的」世界以外,仍能看到愛的聯結,生命萬物將會到處充滿著祝福的禮讚。
人們常因為過多的算計,而使生命物本能「愛的能力」開始萎縮與消失,我們因為付出這個即可獲得什麼?或因為獲得什麼?
所以我必須償還什麼?這樣的愛是一種交易,是一種置換,而非一種自然之愛?
人們的意識因脫離了整體,使自己陷入了一種孤立與單薄的情境,於是我們越切斷了整體的自然之愛,任何來自整體的自然之愛,這樣的愛打開質,即會變成一種超越小我的至善祝福。
當人們超越小我的去愛,我們將看到大我的愛是如此的浩瀚無邊,取之不盡用之不絕,一切的生長皆被滋潤與受到祝福,一種象徽永恆的愛即在此間產生,我就開進入合一狀態。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學與方法,於是也都按照自己的生活邏輯和這個周遭的世界相處著。
莎士比亞說,嗯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都會自己對這個世界對應的理解和尊重。
我們也曾經在詩人的筆下,讀到了幾分人生的境界不同,讀出了幾分歲月滄桑與蹉跎。
就像詩人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尤其是精神方面的引領,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人生質量與兜兜轉轉的狀態。
其實我們不管做著什麼樣的營生與事業,哪怕是社會實踐的各種活動,最好的境界我想就是玩的心態了?
你在學習刑事法律的時候,若是能夠以玩的心態來研究,許多枯燥乏味的東西可能就煙消雲散。
你在跳繩的時候,若是一味地思考著怎麼樣才能越跳越好玩,甚至把跳繩練成你的技能和強項,即便多了幾分疲倦與單調?
因為融入了你的情感與心情,也是樂事一件。當我們看一看身邊的那些所謂的高手,在他們的身上幾乎都隱藏著「玩」的特質。
《射鵰英雄傳》中,在桃花島的山洞裡,一個人居住多年的老頑童絲毫沒有多少辜負與厭倦。
因為他就擁有這樣的人生智慧,就是抱著「玩」的心態,讓其創出了左右手互搏術,不得不說這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成就。
也許在你我的生活當中,我們每個人都要修煉老頑童這般「玩」的生活哲學,即便不能成功,也玩出了一定的樂趣,何樂而不為呢?
有時候我們之所以不能成為生活中的高手,關鍵的東西有時就是頭腦中缺乏這樣的精神引領。
思維的境界不同,人生的收穫與結局也往往不同,一絲一毫的差異,有時候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就拿讀書舉例,有的人總覺得是一種痛苦,自然在這件事情上可能及早敗下陣來,若是能把讀書當成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自然事半功倍。
楊振寧老先生曾說,一個苦字把我們害慘了,於是在他的倡議下修改了一句詩詞,從此境界大有不同: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一字之差,天壤之別,由此可見同一件事擁有不同的態度人生的結局往往色彩不同。
人生得有些痛苦本無可避免,正如同佛家所言,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長久,坦然一點,樂觀一些,多帶些幾分玩的樂趣。
人生的光芒自然萬丈。有的人在寫文章的時候,真的是一種莫名的享受與放鬆,因為帶著玩的樂趣與心情。
有的人在等紅燈的時候,不急不躁,心靜如水,坦然活在當下,即便是這樣的人生體驗,也是多了幾分幸福與樂趣。慢慢的,我們發現玩才是一個人人生當中最高的境界。
俗話說,醫不叩門,是說醫生不主動送醫上門,這是很有道理的。一是患者「諱疾忌醫」會心生反感;二是患者會認為醫生別有用心,有所謀圖;三是因為患者沒有欲求,不會領情,所以說「送醫上門」百無一益。
其實,為人處世也是同理。一般情況下,不要輕易主動為人出謀劃策,建言獻計。
別人會排斥你。別人不主動徵求你的意見,就是從內心不認可你,不看重你,你在其心中沒有位置,沒有分量,如果你主動建議,必然會遭到排斥,讓人鄙視,怎會聽你。
別人會誤會你。如果你不請而往,主動獻言,別人則會誤會你,對你心生猜忌,甚至會懷疑你目的不純,心懷企圖,居心叵測。你的一片善心仁義,會換來別人的冰情。
別人會輕視你。既然別人不需要你的指點引導,那麼你的主動建言就成了多餘,是自作多情,自輕自賤,不僅得不到認可,還會惹人鄙視嘲笑,這不是自討沒趣嗎?
真正的高人,都深諳此理:不求不言,不求不往。劉備精誠所至,三顧茅廬,諸葛亮才做了「隆中對」
幫他謀劃大事,奠定了三分天下;朱元璋降駕,親臨朱升之家,請教大計,朱升才進獻了三項良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幫他奪取了天下。
在漸行漸遠的光陰中,歲月的記憶在且行且忘中不斷更新。生命,從懵懂到成熟,每一次歷經輾轉與波折的覺悟,都在柴米油鹽的認真里,變得愈發堅韌。
每一次追逐詩與遠方的情懷,都在詩酒花茶的執著里,變得更加厚重。認真的做事,認真的做人,認真的生活,生命所有的美好,都源於人間煙火中這些樸素且從容的認認真真。
歲月穿行在悲歡離合的人生故事裡,倏忽間,回首處,流動的光陰見證著生命的勇毅,即便是在風雨中、在黑暗裡,也不失認真對待生活的初衷。
始終相信,時光會回饋每一個認認真真生活的人,時間會在不知不覺中一步步用認真成就人間與朝暮。
梁曉聲在《人世間》這部書中曾這樣寫道:「人活一世,儘量活得正直、堅毅、善良,對自己的角色有責任感和使命感,對時事儘量保持獨立的思考,能恪守這些基本原則就已足夠。」
擁一顆認真而堅韌的心,才能有智慧走出大腦中的認知世界,去發現外面真實世界的本來面目,認真而踏實地去生活。
才能在明辨的思考中,認清平凡生活中的真假虛實,從而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和判斷,讓人生在認認真真中,學會進退有據,懂得高低有時。
凝鍊生活的領悟,採擷生活中那些認認真真的美好。人間煙火中所有平凡且溫暖的相伴相行,都是在點點滴滴的認真中積累。
包容並珍惜。於經年流轉中,透過心中的希望,眼中的嚮往,行中的認真,一路踏實走來,期許歲月靜好。
余秋雨在《生命是一樹花開》中寫道:「走一步,有一步的風景;進一步,有一步的欣喜;退一步,有一步的心境。
幸福,其實很簡單。平靜的呼吸,仔細的聆聽,微笑著生活;有人愛,有事做,有所期待。」
認認真真的對待生命,是歲月沉澱的涵養;認認真真的對待生活,是閱歷賦予的信仰;認認真真的對待挫折,是堅韌給予的教養;認認真真的對待平凡,是熱愛賜予的滋養。
採擷人間煙火里的那些認認真真,編織生命所有的美好。不懈怠,不輕薄,有熱愛,有厚重,讓生活總有微笑的理由,讓心情總有溫暖的感動。
以春的繁華富饒心靈,以冬的純澈滌清靈魂,在人間煙火的認認真真里,慢慢將歲月裝點成人生最美的風景,予生命以最美的模樣。
人生,有什麼樣的因就有什麼樣的果,這世上有因就有果,有果就有因,因果都是有原因的,這就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人生所得到的什麼都是自身行為的結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人在做,天在看,老天是公道的,社會也是公平的?
人生有汗水就會有收穫,有付出就會有回報。自己不努力,不奮鬥,誰也給不了你所需要的生活。
做人要明白這個道理,如此,才能做一個自強的人,一個嚴於自律的人,成為一個勇於奮鬥,積極進取的人。
人與人之間存在很多差別,有些差別是無法改變的現實,就不要在意,更不要去埋怨,比如,人智商上的差距;父母財富上的差距,有的孩子生下來父母就留下了億萬財富等。
其實,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並不是這些,而是自身的勤奮和自律上,人生能夠取得成功,收穫幸福靠的並不一定是高智商,也不是萬貫家財,而有要有自強不息的堅韌品質。
只要是一個正常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標,有自己的人生追求,這是人之常情,只是有的人追求理想和目標不切實際,好高騖遠,心比天高。
只是有的人,追求理想,怕苦怕累,不想付出,還想收穫,急功近利,做人最需要的是要有好的品德,有好的悟性。
品質是做人的本質和基礎,悟性是做人的智慧,有了悟性就知道自己的人生當追求什麼?做些什麼?成就什麼?這才是人生最需要的東西,人有勤奮就能進取,人有了悟性就能做好自己?
商品經濟社會,燈紅酒綠,誘惑多多,面對物慾,不少人對金錢的慾望難以自控,人人都想賺錢,人人都想獲利。
不錯,賺錢是為了更好地生活,但錢並不是人生最終目標,做人還需要有精神追求,還需要有精神上的享受,這才是人生最有意義的事情。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之所以沒有走好人生之路,就是物慾太重,腦子被錢財迷住了,成了金錢的奴隸。有的人為了錢,為了利而不擇手段,損人利己,最終進上了邪路,既可悲,也後悔。
做人要有悟性,沒有悟性的人看到的就是眼前的利益;沒有悟性,人的站位就不高,思路就不開闊。
就會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主見;盲目與人攀比,做不好自己,如此做人,就會失去自我,失去美好的人生。
人的悟性從哪裡來?從生活中來;從實踐中來;從學習和思考中出來。這個社會很複雜,人心很浮躁,其實,只要你做一個學習的人,思考的人,樂於悟道的人。
這個社會也不複雜,而且很簡單,做人只要記住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八個字,並能積極去實踐,也就抓住了人生之根本。
樹有根,水有源,人有宗。萬事不離其宗。做人做事抓住了根本,也就抓住了人生的重點,抓住了靈魂之處。萬事萬物能生存下來,都有它的理由,都有其內在原因。
樹靠根發,人靠心發,做人要內心強大,要心存善良,有了如此寬闊之心,如此強進的動力,就能不斷地悟道,成就自己的美好人生。
瓜果長得好,靠的是有良好的種子;一個人有福報,靠的是厚德之心,做人要悟道,就是悟厚德之道,這個真的很重要。
梵谷說:「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人生路上,要學會愛自己,不要因為物質的慾望而毀了自己,要適可而止。
同時,也要懂得愛的價值,愛一個人,就是升華自己的靈魂。因為愛,你會獲得幸福,因為愛,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更加的美麗。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什麼是相對的永恆,那也就只有深情與愛,才是永恆的?
一個人,失去了愛的能力,就會失去生命的原動力。每一個生命,都是深情的活著,為愛而生,不被辜負。若心中有愛,深情擁抱生活,那也是不枉此生。
在歲月變幻中,如果不為了愛而奔赴,不為了深情而活著,那也就失去了生命應有的價值。
而我認為,只有深情與愛與,才是美的詮釋,才能讓人生風景優美,才能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在生活中,缺失是一種美,而缺失了愛和深情就不美了。世界本不完美,我們要愛和深情去彌補,去完事對世界的看法世界,如此,你眼裡的世界,才會更美。
所以,人活著,一輩子能夠理解深情的含義,並實踐愛的意義,即便轉眼之間老去,也不會遺憾。
不為外而活著,才有生命的精彩。余華《活著》:「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不可否認,人為了生活,為自己而活,也為了功名利祿奔波一生,到了最後,或許,終究不會如願,或許,終究都不明白為什麼而活?
當懂得了人生如夢,一場虛空之後。才會明白,活著的時候,平常日子,唯有深情與自己。
深情與健康,愛自己,愛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健康開心的活著的,就是一種福氣。
佛曰:相由心生,境由心造。一個人是溫柔是暴力,是開朗是寡淡都是能從臉上看出的。
古往今來,一直都有流傳著「看相」的說話,通過面相、手相其實就能判斷一個人的命運。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成天在忙忙碌碌。為了謀生,為了賺錢,為了養家餬口,為了孩子的學習成績。
為了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這是人生的追求,也是人生的期盼,乃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人生苦短,充其量也就是3萬多天,做人要珍惜自己的人生。做人誰不想自己的日子過得好一點呢?日子要過好,做人就要悟好道,做好人,就是人生的硬道理。
人生要弄明白,做人應當怎樣活著?如何去奮鬥?如何去生存?這樣才能收穫事半功倍的效果。
商品經濟社會,燈紅酒綠,誘惑多多,擺在人生面前看似有許多條路,但是,真正人們面前所走的路並不是很多,有的路是一條死路。
有的路是一條斷頭路;有的路是行不通的路。人生如麻,要想走好人生之路,就要悟好道,如此,腦子才能開竅。
人生路漫漫,做人就是兩件事,做人與做事。人做好了,事做好了,就是一個好人,就是一個不平庸的人,也是一個成功之人。
更是一個幸福和快樂的人,好人就是善良的人,勤奮的人,就是一個簡潔的人,也是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人生,要以善為本,以勤為樂。中華民族有著5000年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古人先賢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是留給我們做人做事的經典佳句,做人當從中這八個字中得到智慧和啟迪。
人生以善為貴,以勤為根,人生只要抓住了一個「善」字,一個「勤」字,也就會擺脫平庸,成就自己的人生之路。
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說人原本都是善良的,只有因為人在現實生活中受家庭和環境的影響,有的人在利益和得失之間。
在物慾享受之中,慢慢地丟掉了原本的善良,急於求成,損人利己,忘記了初心,這是做人的缺乏,做人丟掉了善良,最終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得不償失。
做人為什麼要善,為什麼要勤,道理很簡單,做人只有善,才能與人和睦共處,人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人和萬事成?
古人云:上善若水。水的品質是高貴的,水能夠包容萬物,與世無爭,水往低處流,這就是水的善良,水的品質。
做人要有水一樣的品質,對人要有包容之心,能夠容忍別人,能夠克制自己的情緒,這樣就能增強團結,不會與人發生矛盾,能夠與人和諧相處,在和諧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標。
一個人的能力是什麼?不是高調做人,而是低調做人;做人不是「抬頭」,而是埋頭。做人不要自以為是,目中無人,動不動就發脾氣,遇事就上火,而是要有一顆寬闊的心懷?
能夠容忍人,克制自己的情緒,這樣的人就是善良之人,也是有德之人,是能夠厚德載物的人,必有福報。這就是水的品質,做人善良為貴,不善為惡,必有禍端。
做人要善,做事要勤,勤能補拙,只有勤奮,才能自強不息,自信自立,人生手中有技,有了這個本領,就不愁沒有謀生的本事了。
也就不愁賺不了錢。做人要勤,做人要善,勤能補拙,善能無禍。做人遠了禍端,也就是幸福和快樂的人了。
人生路上,無論你擁有了多少財富,懂得了多少道理,終究不能不深情與世界,不愛萬物。
莎士比亞曾說:「一個驕傲的人,結果總是在驕傲里毀滅了自己。很多人往往都是如此。
因為取得了一點小成就而驕傲自滿,得意忘形,守著過往的成就原地踏步,最終得不償失。
其實,真正聰明的人,他們從來都不會因為一點小成就而驕傲自滿,反而,他們始終保持著一種謙卑的態度。
當你把姿態放得足夠低的時候,就能輕易看到自己的缺點,看清你跟別人之間的距離,從而,更好地前進。
而且,當一個人總是沉浸在自以為是的幻想中時,就很容易變得盲目自大,害人而不自知,被人欺騙也不願承認。謙卑,是一種難得的人生智慧。
其實,你生命中的所有,都是在深情與愛之間徘徊,也就是心與靈魂的對撞,這並不是什麼高深的道理,只是必然規律而已?
順從自然,不為外物,遵從內心的活著,深情而不辜負,愛而深刻地活著,沒有必要有太多的奢望。
做不切合實際的夢,也許,你的願望不會實現,但是,活出自我的精彩比什麼都重要?
哲人尼采說:很多事實和真相,甚至真理,都是以近乎玩笑的形式存在的。
人的思維很有意思,本能的天性是「趨利避害」。而現實,往往卻總是和人開玩笑,越趨利越沒利,越避害越有害。
就好像你在職場,越是爭名奪利,最後名和利往往都是上級的,你的功勞越大,最後越不是你的。
許多人覺得自己的老闆都是煞筆,能力遠不如自己,結果自我膨脹,辭職創業去當老闆。
自己當上老闆才發現,自己只是某項技術比原來的老闆強,綜合能力差的不是一星半點,最後輸得一塌糊塗。
事實真相就是,自己不逃避困難利害,遇到不好的事情,主動迎難而上。
既然大多數人都是趨利的人性,那自己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是言行有道,價值先行。
先把利益給到對方,先把好處給到對方。只要你能先幫助別人得到他們想要的,你就能得到一切你想要的東西。趨利避害,別人做反了,你就再顛倒回來。
人與人之間拉開巨大差距原因,並不是那些實力、背景、資源、學歷、經驗,等外在的所謂因素。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人與人之間思維認知的不同。
共勉。

猜你喜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