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問答欄目視頻美女
  1. 自然問答
  2. 答案列表
  3. 答案正文

從科學角度看,是農曆先進還是公曆先進呢


當然是公曆先進,這是不爭的事實。
只列舉幾個簡單的例子:第一,全世界普及使用的是公曆,今天是2018年6月7日,有哪一個國家用農曆?第二,中國也實行的是公曆紀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1949年10月1日,什麼時候說過成立於農曆某某年?你如果要知道農曆是哪一天,要查半天,不累嗎?第三,現在年輕人的生日越來越多的記憶公曆了,只有那些農村老人還在記著陰曆的日子;第四,一年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公曆都在那一兩天,而農曆每年都有很大時差,不查黃曆很難記憶?
現在的所謂農曆在中國實際上和陰曆是一回事。
有些曆法研究者認為,陰曆只按照月亮陰晴圓缺記日子,不管一年的長度;農曆是把一年的差距用閏月來補上,由此就是陰陽曆。實際上,我們農村老百姓常念叨的陰曆早就是與農曆一回事了。隨便到民間去看看,什麼時候記陰曆的人沒有閏年閏月?應該從很遠古的時代就是這樣計算了吧。所以在中國,陰曆和農曆就是一回事?
公曆和農曆是怎麼紀元的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公曆是按照地球每年圍繞著太陽公轉一圈來確定的。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精確的計算需要365天5小時58分56秒,所以公曆每年定為365天,每年分12個月,每年就有7個大月每個月31天,4個小月每個月30天,二月為平月28天。但這樣每年有5小時58分56秒到那去了呢?人們並沒有忘記,就用4年閏一天來追上,所以就有二月閏為29天了。
而農曆用月亮的圓缺來記月,每年只有354或345天,大月30天,小月29天。且那個月大那個越小完全無規律可循,因為農曆月份使用「定朔法」來確定每月初一的,並不是一個月大一個月小。這個「朔日」計算複雜,有從平旦(天剛亮的時刻)、雞鳴、夜半為開頭的三種算法,老百姓不看黃曆完全無法知道。農曆曆法一年與地球圍繞太陽轉一圈差了11天左右,怎麼辦呢?如果過了幾十年豈不拉下了一年了?於是只有過幾年閏一個月來追上了,所以有的年份就有了13個農曆月,一個農曆年就有了384或385天?
我不否認中國古代在陰曆紀元上的智慧和貢獻,但時代發展到了今天,為什麼還要用這種記錄月亮陰晴圓缺的方法來記錄年份呢?
記錄月亮的陰晴圓缺除了能夠看到月亮大概知道今天是公曆(陰曆)什麼日子之外,我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重大的作用。我們古代的先賢們用聰明才智發現了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三候,這些發現對社會農耕發展起到了很大的進步作用,人們可以根據節氣氣候來掌握農耕的時節。但這些節氣都是根據地球與太陽的關係來確定的,與月亮毫無瓜葛?
我們地球上之所以有一年四季,是由於地球自軸與公轉平面有一個夾角,就是因為這個夾角,使得太陽照射到地球的直線光芒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這樣就有了不同的冷熱季節氣候。太陽曆就是所謂的公曆,是每年地球移動的位置與太陽的關係時間基本固定。
所以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為立秋,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225度時為立冬。其餘節氣都在這個時間的順序線上,可以用公曆日期準確標記。之所以有1天的誤差,是因為那每年多餘的5小時58分56秒的調差。
可按照農曆每年就完全是不同的日子。因為農曆不是按照地球圍著太陽轉一周來定時間的,而是按照月亮陰晴圓缺來確定的。
這樣就每年要靠計算來確定每個農曆年那一天是那個節氣,當然也可以計算出很多年,所謂萬年曆就是這樣。但老百姓連大小月都無法確定,就更很難確定季節是那一個日子了,只能靠看通書(黃曆)來了解日子和節氣了。舊時代老百姓沒幾個認識字的,無論做什麼,都要找先生來解黃曆才知道子丑寅卯。所以你說這個公曆和農曆那個更科學呢?這不是一目了然的事嗎?
現在還有一些宗教國家在使用著陰曆紀元,比如回曆又叫穆罕默德曆。
這種曆法與中國的陰曆差不多,而且就是專家們說的純陰曆,每年就是354天或355天,不搞閏月追上太陽曆,所以伊斯蘭教紀元今年是1439年。時空通訊不願意對這種紀元方式作出置評。
中國的公曆或者陰曆,是中國人民古代智慧的結晶,這一點無可否認。但時代進步了,我們為什麼就一定就要堅持使用這些已經落後了不合理的東西呢?
讓老百姓們更方便更理性的生活不好嗎?我們可以繼續對著這些「瑰寶」作為一種文化研究和保護,讓其永載人類文明的光輝史冊,就像我們曾經發明和使用過的十八般兵器一樣,總不能現在打仗還以這些為自豪武器,刀槍不入吧。
所以,時空通訊認為公曆更科學,這也是世界的選擇,沒有錯。你有什麼看法和意見,歡迎理性討論點評。感謝支持關注?
@god147評:0
猜你喜歡